APP下载

海峡两岸放射师职业风险与因应之道的比较研究

2018-01-22曾良成郭礼坚郭琼文翁绳和黄兰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检查室放射科医患

曾良成 郭礼坚 郭琼文 翁绳和 黄兰珠

(1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福建 福州 350101;2 中国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放射技术系,台湾 新竹 30015)

医疗行业已普遍被视为高风险行业,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社会共识,医疗纠纷而衍生出诸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台湾地区的放射技师称为医事放射师,与中国大陆的放射技师属于医学技术类人员,在实际职业工作中的业务也基本相同或相似[1]。放射技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良好的医学影像之外,如何预防和避免诸多职业风险带来的各种伤害甚至引发无谓的医疗纠纷,从而创造医患双赢的局面,达到放射技师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因应之道。

1 两岸放射技师职业风险

海峡两岸放射技师职业业务基本相同或相似,面临的职业风险也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预防风险和无预警风险。

1.1 可预防风险:主要包括辐射线的恐慌、转移搬运患者过程、传染病、造影检查、性骚扰和摄影对象或位置错误。

1.1.1 辐射线的恐慌:谈到辐射线,部分医护人员、广大患者及家属,以及普通大众,因不了解医用辐射的性质和剂量限制,极易以讹传讹,如造成不孕、致癌、生出畸形儿等而引起畏惧与恐慌,也常听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移动X光机有很多疑问与抱怨,甚至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视辐射线如洪水猛兽,进而衍生出相关质疑。虽然《电离辐射防护法》对相关的操作与剂量限制都有明文规定,受辐射暴露是微乎其微,在放射师不可能逐一解释状况下,部分医护人员对放射线的恐惧和狂奔闪躲的效应,必将使广大患者及家属心中认定受到辐射必将造成伤害,进而可能造成医患纠纷。

1.1.2 转移搬运患者过程:多见于急诊时,因患者本身骨折,或意识不清而无法自行移动。如果仅有一位放射师又无家属等陪同时,在搬运过程中不仅搬运不易,且易造成二次伤害(职业伤害),即使有患者家属等在场,如没有注意将病床锁住固定,造成患者从病床与检查台之间摔落碰伤而受到二次伤害,患者家属最先一般都会怪罪放射师,或会以医疗行为过失被投诉等。如果整个医疗行为中放射师已经尽其所能还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对责任的认定必将是一个繁杂和推诿的过程。

1.1.3 传染病:放射科每天人员流通量巨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极易出现传染病的交叉感染,特别是高危传染病爆发季节、放射师在执行业务时难免怕会被感染而危害到接下来摄影的患者。以当年的SARS肆虐期间为例,放射科室属高度危险区,放射师承担的心理压力与风险是可想而知,并且也确实有部分放射师和患者在放射检查过程中被感染。

1.1.4 对比剂检查:造影检查有严格的适用证和禁忌证,并且需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其风险来自因注射后,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程度不等的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性命。放射师无权擅自决定是否进行对比剂检查,更不得亲自操作,否则就是越权,由此造成的后果必须由放射师承担。

1.1.5 性骚扰事件:放射师必须认真面对每一位患者,并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放射检查项目一般都有其相关规定与要求,放射师很多时候不得不和患者有“肌肤之亲”,特别是给患者定位时,这就极有可能造成了男性放射师和女性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误会和纠纷,特别是单个女性需要摄影,而放射师只用一人在岗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作为放射师,要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1.1.6 摄影对象或位置错误:多见于患者较多时,加上若患者不耐心等候且急切催促时,放射师叫张三进,而来人为李四,未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就极有可能造成摄影对象的错误;又或者摄影位置未核对而出现左右颠倒、体位不对等,从而导致一连串后续医疗疏失错误与责任,都需放射师来承担。诸如类似的报道都有出现过,如女性检查报告出现前列腺毛病,右肘关节脱位投照左肘关节等。

1.2 无预警风险:主要包括患者检查室跌倒或碰伤、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患者不理性等。

1.2.1 患者检查室跌倒或碰伤:常见于老、弱、孕、幼、残、以及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在摄影检查前、检查时和检查后,都有可能出现监察室跌倒或碰伤的情况,这就需要放射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作出判断,嘱咐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应随时了解患者在检查室的行为举止等。

1.2.2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患者及家属虽说承受身体或心理的痛苦,但在花钱看病上他们比普通正常人有太多的疑虑与顾忌,与医务人员的交谈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希望做到比专业的医务人员还要专业和懂行,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要求,对任何的医疗行为和计划都不放心,并且把自己摆在弱势群体的位置,这无疑在医患关系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当前的医疗环境倒逼着医务人员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该交代的必须交代,不该说的半句都多,一套完整的体系一个环节都不要出现漏洞和瑕疵,这就直接造就了医患之间的极不信任,也无疑偏离了医疗行业的精神。

1.2.3 患者不理性:最常见的不理性患者为酒醉者,轻者好言相劝可配合检查,严重者不仅不配合放射师,反而可能对放射师大吼咆哮,口出秽言,大动干戈动手殴打医护人员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动手动脚,调戏女性放射师,典型的性骚扰医务人员。面对此类不理性患者,放射师有时通常显得很是无奈,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了。

2 面对职业风险的因应之道

虽说两岸放射师在职业工作中面临相同或相似的风险,但在风险预防和处理过程中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因应之道:

2.1 可预防风险的因应之道:针对部分人对辐射线的认知不足产生恐慌、畏惧心理等,中国大陆医疗机构在放射线医用宣传与教育上大多做的不够,加之放射师工作强度大,无法为患者及家属做出过多的讲解与沟通,其实可以参考和学习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在放射科室的门口、过道、待检休息室等处,以宣传教育栏为载体,通过图片、漫画、甚至电子媒体向广大患者和家属进行放射检查宣传和教育,也为推广全民认知辐射线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放射师要争取做辐射剂量智能技师[2],以放射线使用的三原则为基础实施操作。

转移搬运患者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行为,中国大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七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医技人员应指导和帮助患者配合检查,而多数医疗机构放射科通常不鼓励放射师参与搬运和转移患者,但有时放射师的这种看似不作为可能会导致检查不及时,耽误患者的诊疗而被投诉或出现医疗纠纷;中国台湾地区的“《医事放射师法》”也没有明文规定放射师有转移和搬运患者的义务,但本着职业精神,在人手不够、病情危重等时,放射师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并借助相关器具(如腰带等)帮助病患完成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检查室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以便出现纠纷时还原真相。

放射科室一般空间较为密闭,人口流通大,造成室内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交叉感染[3],传染病的预防需要医患双方的理解与配合,特别是通过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常要求患者带上口罩,放射师在与病患交流中也需带上口罩,尽量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对于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或大爆发时,必须采取隔离措施等加以防范。两岸放射师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比剂检查虽说应由影像科专业的护理人员实施对比剂的注射,但有些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在正式造影检查中也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等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放射师要掌握常见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要掌握常规的急救措施,配合放射医师和护理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4]。中国大陆多以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来约束放射师在造影检查中的职责;中国台湾地区则以其“法律”的形式在其“《医事放射师法》”中已明定业务性质包括其影像之获取、处理及品质管理,并不包括注射行为,再者注射为医疗行为,依法应由医师或医师指示下的护理人员为之,医事放射师不得有注射行为。

放射师偶尔会爆出性骚扰患者的事件,姑且不论事件的真伪,被媒体报道和公众放大后给医疗机构信誉和放射师个人身心带来极大的冲击和伤害[5],多见于男性放射师单独为单个女性行放射检查时,因放射检查要求对金属物质去除,可能会涉及到女性的内衣金属附件或异物,导致敏感部位的暴露等,也可见于对一些特殊部位比如骨盆的摄影摆位时放射师对射线的体位定位等。中国大陆放射科检查室一般也都开辟了患者更衣室,有条件的安装监控设备加以防备;中国台湾地区在开辟患者更衣室和安装监控设备的同时,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对有些摄影体位进行改良以减少体位定位时可能触及患者敏感部位时的尴尬与纠纷。

摄影对象或位置错误完全是由于放射师的责任心不够而引发,摄影对象的错误主要是放射师未能认真核对在检者的基本信息,而摄影位置的错误多是由于放射师自以为患者知道自己该检查什么部位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有些患者只会被动依从接受检查[6],这就要求两岸放射师要有强力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严格核查以避免摄影对象或位置错误。2.2 无预警风险的因应之道:为预防患者检查室跌倒或碰伤,放射师检查前要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判断患者的自理能力,能否配合完成检查,尽到了告知各类风险的义务,对于自理能力差且很可能无法配合完成检查的患者要提醒患者或家属,并随时留意检查室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一般情况下放射师都会接受患者家属请求协助患者的情况下以非常规的体位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检查,中国台湾地区放射师还会在年龄65周岁的患者检查申请单上标注“预防跌倒”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双方所站的角度看似对立,但医患关系的实质应该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7],放射师不仅要恪守职业道德,具备精良的专业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永远是架在医患双方的一道无形的桥梁,这座桥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和信任程度,放射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很多纠纷与诉讼案例很大部分也是由于沟通不够或沟通不畅所致。

面对患者不理性行为时,放射师要保持冷静[8],应与患者家属或朋友沟通,避免直接与病患直接沟通而“招惹”患者,激化矛盾,待情况允许时再做检查,或延后检查。中国大陆放射师面对此类事件相对比较被动,处理方式多以医院出面协商甚至赔偿了事;中国台湾地区管理相对比较完善,稍有出格行为多以滋事行为移送法办。

3 建 议

任何职业就会伴随一定的风险,作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环节岗位,放射师也属于高危职业,风险和压力可想而知,这就要求两岸放射科室站在患者角度,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科室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9],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大力推广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普通大众对放射检查各方面的认识,取得理解与尊重。同时,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职业风险,放射师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沟通技巧之外,放射科室和放射师要有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机制;加强两岸放射工作者的沟通与交流,探讨新形势下两岸放射师共同面对的风险和机遇,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也为两岸放射师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法规与条例等提供指导;风险无可避免,当出现所谓的医疗纠纷、医疗过失、甚至医疗事故时,放射师必须借助相关医疗鉴定机构或者法律武器,以争取自己合法、正当的权益[10]。

猜你喜欢

检查室放射科医患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基于综合学习平台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在放射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万荣县:全面融合监督力量 持续深化大协作监督格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二)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一)
“黄牛”到底有多牛?
“黄牛”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