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67例临床体会

2018-01-22李积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内环补片疝囊

李积军

(青海省化隆县人民医院,青海 化隆 810900)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率达3‰~5‰[1],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局部疼痛不适等并发症,多年来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改进完善,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到无张力疝修补术普及,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方式的逐渐改进,由最初的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发展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2]和小儿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本组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以来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良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腹股沟疝患者67例,其中男57例,女10例,年龄2~64岁,平均33岁,单侧疝48例,双侧疝19例(有8例为术中发现的对侧隐匿性疝),斜疝53例,直疝12例,股疝2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67例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其中53例患者在全麻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5例行全腹膜外修补术,儿童患者9例均行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体手术操作如下:

1.2.1 疝囊高位结扎术:9例儿童患者用单钩疝针结扎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向健侧倾斜20°~30°。脐中心切开穿置5.5 mm Trocar,建立CO2气腹,压力设定在8~10 mm Hg。放入5 mm 30°腹腔镜监视下于腹股沟疝前腹壁、内环体表腹横纹处,用16号针头刺破皮肤,再手持疝针带7号丝线双线穿过肌层达内环口12点位,首先用疝针从内环口内侧缘腹膜外间隙分离至内环口6点处,刺破腹膜穿出,在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输精管以及精索血管,将7号丝线双线拉入腹腔约5 cm。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内环口外侧缘腹膜外间隙分离至6点处,钩出7号双线至,消除气腹,排出疝囊内积液积气,收紧荷包,双线分别结扎,皮下打结,完成双荷包结扎,再次充气,观察内环口缝扎效果,如无异常可撤出器械,消除气腹,缝合关闭脐环,手术结束。

1.2.2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5例患者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取脐孔下方2 cm处做一1 cm小切口,在直视下切开白线,钝性分离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的间隙,然后置入10 mm套管进行充气建立腹膜前间隙,用镜推法扩大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放置第2、3套管,5 mm套管放在耻骨上方,10 mm套管放在中间,中间的套管尽可能与脐下方的套管接近,以便使最下方的套管与耻骨之间留出一定空间,恰好在补片的上方,第2、3套管剑的距离大约为三横指,套管放好以后,进一步解剖腹膜前间隙,清除腹膜前脂肪,分离时要小心,注意参考各个解剖标志。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后,找到斜疝疝囊并游离,将疝囊、精索和盆底腹膜充分游离,如果疝囊小则完全分离,如疝囊大则在内环口处横断疝囊,腹膜缺口荷包缝合关闭,选择与与术野面积相应大小补片置入,展开铺平,补片能完全覆盖内环口、直疝三角、股环等腹股沟疝的好发部位,排出腹膜前间隙的气体,使腹膜与腹壁贴附,将补片自然固定,退出Trocar,关闭各穿刺切口。

1.2.3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53例患者中包括了复发疝、双侧疝和合并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慢性阑尾炎的患者。全麻插管后,取头低足高倾斜15°位,脐孔为10 mm观察孔,供腹腔镜出入,第2、3孔在脐水平腹中线左右两侧,患侧置一10 mm套管,健侧置一5 mm套管,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腹腔镜进入腹腔后,常规探查腹腔,查有无套管针引起的损伤及腹腔其他脏器的病变,识别疝囊的部位,腹壁下动脉的走向,确定耻骨联合、腹直肌、脐韧带、输精管、精索血管等解剖标志,进一步确定疝的类型。切开腹膜解剖腹膜前间隙,分离不能超越脐侧韧带以免损伤膀胱,清楚显露耻骨联合、脐外侧韧带、输精管、精索血管、腹壁下动静脉以及Cooper韧带。分离疝囊,疝囊较大时可将疝囊与精索分离后横断疝囊,远端旷置;直疝疝囊剥离后直接翻入腹腔。选用与腹膜前间隙大小适当补片,放置并铺平,将补片用钉合器固定在腹横肌弓状缘和腹股沟韧带处,然后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切口,以免术后补片接触肠管形成粘连,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一并修补,退出Trocar关闭各穿刺口。

2 结 果

本组67例患者手术均安全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15~20 min;TAPP与TEP手术时间相近,单侧平均30~40 min;双侧平均60~90 min;其中8例发现对侧隐匿疝,发生率为11.9%(8/67),67例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5 d。术后3例发生腹股沟及阴囊区血肿,发生率4.47%(3/67),未给特殊处理均自然吸收消退。全组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感觉异常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病例。

3 讨 论

1982 年Ger[2]首次在腹腔镜下为1例腹股沟疝患者用金属夹闭合内环口,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从此拉开了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序幕。腹腔镜疝修补术结合了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微创的优点,即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也保证了补片位置深、无异物感、无张力、复发率低的特点,并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现在最常用方法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TAPP是在腹腔内打开腹膜,解剖腹膜前间隙后植入补片修补耻骨肌孔,适用于各种类型疝,对于双侧疝、隐匿疝及复发疝更显优势。TEP是在腹膜外间隙进行,避免了腹腔内并发症发生更符合微创原则。但TEP腹膜前间隙空间较小,分离髂窝间隙和游离疝囊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相应手术时间延长,加之局部高压,CO2气体在皮下组织的弥散和吸收会出现高CO2血症、酸中毒,大大增加了手术及麻醉风险。TAPP相对操作空间较大,高CO2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明显低于前者,所以初学者最好在TAPP成熟的基础上开展TEP会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个经典术式。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有多种方法,我院小儿疝均用单钩疝针结扎法,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术后几乎不存在瘢痕,因此日益受到医师和患者家长的接受和欢迎。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几种手术方式优势明显,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正常生活更快,疼痛更轻,特别是对双侧疝、复杂疝、隐匿疝的治疗上更具有优势,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费用相对较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

猜你喜欢

内环补片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灯泡贯流式机组管形座安装工艺分析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