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观察
2018-01-22王宇东
王宇东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髋部骨科手术出血量比较多,创伤面积较大。此类手术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年龄较大。老年人普遍合并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高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代偿性能力较差,机体缺氧的耐受性明显不足。对此,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实施期间,对麻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1]。麻醉选择不仅要镇痛效果良好,同时还应对机体影响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应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本文研究分析要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84例髋部骨科手术高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0~92岁,平均年龄为(70.1±4.2)岁。股骨头置换术10例,髋关节置换术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15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13例。观察组42例,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59~92岁,平均年龄为(70.6±4.6)岁。股骨头置换术9例,髋关节置换术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16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1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进入手术室前,确认所有患者并未使用任何麻醉药物。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等情况。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后,促使其背部保持自然弯曲状。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L2~3或L1~2间隙,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硬膜外管3~4 cm,随后将患者保持平卧。使用3~5 mL的2%利多卡因作为试探剂量,5 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后实行10 mL左右的麻醉药物。即将0.8%的罗哌卡因10 mL加入5 mL的2%利多卡因。观察组患者使用要硬联合麻醉。选择L2~3或L1~2间隙,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4 mL 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预先使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在内腔缓慢将腰麻针置入。保持针尾朝上,直至串皮硬膜。将针芯取出,直至针尾有脑脊液缓慢流出。就可将0.75%的布比卡因,剂量控制在1.5 mL,加入10%的葡萄糖液1 mL于10~15 s内快速注入。药物注射完成后就可将腰麻针取出,随后置入腰硬膜外导管,以便长时间手术麻醉药物与术后镇痛的使用。将硬膜外穿刺针拔出,患者保持侧卧15 min,随后便可调节床位高度控制平面。
1.3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3.3%,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即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2.7±1.5)min与麻醉用药量(6.7±2.5)mL,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15.1±2.5)min与麻醉用药量(15.4±3.5)mL,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与年轻患者相对比,高龄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差,并伴随呼吸系统与相关并发症[2]。为确保高龄髋部骨科患者手术安全,需保证手术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尽可能减轻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避免麻醉药物产生呼吸抑制。对此,在选择麻醉药物的时候,不仅要效果好,还应减轻对高龄患者的影响。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良好,可促使患者肌肉完全松弛,麻醉时间相对较长[3]。硬膜外麻醉会因为阻滞节段性与不完全性,影响麻醉效果,造成肌松效果不理想,手术操作的时候出现牵拉痛。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3.3%,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高龄髋部骨科手术实施期间,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助于患者康复。综上所述,在高龄髋部骨科手术实施的过程中,选择使用要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麻醉效率,加快麻醉起效的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