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2018-01-22刘惠崔颖
刘 惠 崔 颖
(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由饮酒引起,可在一次饮酒后发生,也可由长期饮酒成瘾后逐渐出现,或突然停饮后急剧产生症状,除精神症状外,往往合并有躯体疾患[1]。我国酿酒和饮酒的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酒者日渐增多,饮酒与健康的问题已引起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威胁人们心身健康的重要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疾病。现将临床上的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住我科,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3)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共计68例,均为男性;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8岁;饮酒史最短3年,最长42年,平均17.3年。饮酒量最少200~500 g/d,最高1500~2000 g/d,平均800~1200 g/d,均为38~55度白酒。
1.2 临床表现
1.2.1 临床类型:酒精所致精神病状态39例,酒依赖综合征32例,酒精所致的人格障碍25例,酒精所致的痴呆4例。
1.2.2 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精神病性症状。其中具有幻觉者48例,有妄想者39例,思维障碍36例,行为紊乱33例,情感障碍者30例,兴奋躁动15例,意识障碍12例,震颤谵妄7例。
1.2.3 神经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炎45例,肢体震颤28例,共济失调、步态蹒跚12例,癫痫全身性发作3例。
1.2.4 其他症状:本组病例有合并症54例,大多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其中肝硬化19例,肝大25例,肝炎6例,高血压、动脉硬化32例,胃炎、胃溃疡、胃大部切除各4例,脑梗死6例,糖尿病5例。
1.3 治疗方法:入院后采用地西泮递减疗法,开始给予地西泮10 mg口服,每日4次,7 d为1个疗程,依据病情变化逐渐递减服药剂量,直至停服药。同时另辅以支持治疗: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族和C族、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在给予以上治疗的同时,均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以使其从心理上彻底戒酒。治愈62例,显著好转14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4例,转院2例。
2 护理对策
2.1 基础护理
2.1.1 生活护理:每天督促协助做好个人卫生,加强晨晚间护理,定期组织患者洗澡,更换衣服,床铺保持清洁、干燥,每周剪指甲、剃胡子1次,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或督促增减衣服,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裤和病床单位,预防压疮及各种并发症发生。
2.1.2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长期以酒代食,大多食欲下降,饮食无规律,多数伴有营养不良,戒断反应严重时甚至拒绝饮食,因而抵抗力也低下。因此,护士应每餐观察进食情况,尽量保证患者饮食的摄入,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支持。食物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为主。
2.1.3 睡眠护理:酒精依赖戒断后,往往存在顽固性失眠,首先要改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如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用温水泡脚等良好习惯。
2.1.4 安全护理: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对震颤、步态不稳、意识障碍的患者,行动要有人跟随以防跌伤,严重者绝对卧床,并派专人守护。有些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易出现自伤、伤人等冲动行为,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其行为表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要注意危险物品的保管,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2]。
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人格,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病态体验与饮酒之间的关系,和患者一起讨论长期饮酒对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性。同时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防止酒制品带入病房,邀请已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用事实打消患者的顾虑。患者出现躯体不适和情绪焦虑时,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及时表扬患者的任何进步,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帮助患者消除消极部分,鼓励积极部分[3-4]。
2.3 特殊护理
2.3.1 戒断症状的护理:酒依赖者对酒既有精神依赖又有躯体依赖,突然中断易出现戒断反应。轻者可出现出汗、心动过速、震颤,甚至出现不能咀嚼及站立不稳,严重者可发生震颤性谵妄、甚至出现昏迷等。在停止饮酒的2周内必须密切监测生命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输液加快酒精的排泄,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和水分的供给,防止电解质紊乱。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3.2 药物治疗的护理: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进行药物宣教,发药时注意检查,确保患者将药服下,保证医嘱及时准确执行。静脉点滴给药时要严格控制滴速,严防心脏停搏。
2.4 健康教育:应因人施教,加强卫生宣传,要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不空腹饮酒,不喝闷酒,避免以酒代药导致酒瘾,针对不同的饮酒患者要逐个分析其饮酒成瘾的具体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避免患者以后重蹈覆辙。树立起持久戒酒的信心,克服自卑感,使患者认清自我,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3 讨 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类对社会、家庭及自身都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罹患者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因此,做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及护理,要认真做好一般的基础护理,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只有将个体的认知、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力度,降低患者的饮酒量、减少酒依赖程度才有望减少该病引起的一系列躯体损害的发生,减少多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减少犯罪,这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加强患者的生活信心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复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