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湿热生痰看宣痹温胆汤的合方运用❋

2018-01-22曾菲莉刘英锋乐毅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温胆汤少阳三焦

曾菲莉,刘英锋,乐毅敏

(1.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南昌 330006; 2. 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3.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 330006)

近年来,医者对于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不胜枚举。宣痹温胆汤是指上焦宣痹汤与温胆汤的合方。从临床有效报道来看,上焦宣痹汤用于治疗湿热咳嗽[1]、慢性咽炎[2]、咽源性咳嗽[3]、小儿支原体肺炎[4]、顽固性呃逆[5]、胁痛[6]、暑湿咳嗽[7]、急性支气管炎[8-9]、慢性肥厚性咽炎[10]、梅核气[11]等病症。其病因在六淫中以湿、风、寒多见,常兼痰热等,其病位在肺、咽喉,涉中上二焦,病机以湿、热阻滞气机而致肺气郁痹为主。温胆汤的研究则更加广泛,涉及消化、呼吸、神经、心脑血管、内分泌、泌尿系统及疑难病等[12]。其病因有肝郁、脾虚、外湿引动、火邪灼津、三焦不利、肺气失宣等,病位涉及胆胃、肝脾、三焦及其所属经脉,病机不离痰湿内生、胆郁痰阻、三焦枢机不利等证。

从期刊文献研究看,并未提出宣痹温胆汤合用的对应证型,更未从理论高度总结两方合用的机理,加以临床印证者更是寥寥无几。刘英锋教授师从江西名医姚荷生,熟读经典,善用经方,他认为“少阳三焦之水、火、气道受阻,以致湿热生痰”,提出宣痹温胆汤合方机理,并印证于临床实践。

1 湿热生痰的机理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认为,湿为阴邪与热相合,胶着难分,易阻气机,阳气输布不及,其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与季节气候、生活环境有关,内湿与饮食习惯、体质特点有关[13]。《金匮要略心典》:“中湿者,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是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外内合邪。”结合天人合一的观点可以分析,江南之地气候温润潮湿,加之空调普遍,寒气袭表,外湿闭热,内湿难消较常见。所致气机不畅,蒙蔽清窍,日久湿热交蒸,湿中蕴热,湿得热则动,热得湿则滞,甚则生热化火,湿热里结,如油入面,湿不去则热不散,故为病缠绵难愈。同时痰亦为阴邪,其性黏滞,阻滞气机成肿块、结节,外感六淫因犯肺、湿困、凝滞、燥伤、灼津、伤津而生痰;内伤因七情失调、饮食失节、五脏失司、三焦不通而生痰,是故痰湿为病,其证变化多端。

不难发现,湿热与痰湿在致病机理和证候特点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王孟英认为七情郁结易生痰湿或误补致:“邪热漫无出路,枢机窒滞,气机不舒,津液凝结成痰,提表助其升逆,温补滞其枢机。[14]”由此可见,因湿邪致痰邪的大致机理为湿凝为水,水聚成饮,饮结为痰,或为湿郁化热,湿热交蒸,炼液为痰。水饮痰湿同出一源,水清、饮稀、湿黏、痰稠,形态从无形到有形,从弥散到聚集,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而见症千变万化。

刘英峰认为湿郁于上而影响阳气宣发,上焦气机宣透不畅,而三焦是气、水、火运行的通路,人体阳气和水液的通行依赖三焦的输布和畅达。同时三焦水道通调于肺,气道受阻湿邪常与风热相合而致湿热生痰,湿痰郁热,湿痹于上,以致气机转枢不利,常兼涉心、肺、心包等。针对湿热生痰、热郁气滞于上焦焦膜者,上焦宣痹汤除痰不够,温胆汤化湿不足,痰体易受湿邪,湿热易生痰湿的体质更是多见,应用宣痹温胆汤正好切中病机,从而体现合方运用的辨证论治优势。一般而言,咳嗽在肺则多有寒热外症,咳声深沉,痰多易咳甚则呕痰,伴鼻塞流涕、头痛、食欲差等;咳嗽在上焦焦膜则湿热夹痰积聚于咽喉而咯咳不爽,咳声较浅,痰少难出,咽喉异物感,咽壁有滤泡或增生肥厚,伴有胸闷、心烦等。笔者认为,若能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临床有效性出发紧扣辨证论治,加以临床印证和理论整理,则能够较好地运用此方扩大治疗范围。

2 宣痹温胆汤方义

刘英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宣痹温胆汤的证治规律研究应以湿热生痰、热郁气滞为切入点,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慢,多由外感引发咳嗽、胸闷、咯咳不爽、白黏痰难出、咳甚则气紧,或胸闷痛,伴咽干痒,口黏,素来咽喉异物感,可见咽壁红肿或有滤泡,或增生肥厚,急发可有声音嘶哑,平素或汗多、大便黏、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见两寸独沉或一寸沉一寸浮,整体脉弦滑或弦缓,形体偏胖,既往可有胃病、湿疹史。上焦宣痹汤用药清轻宣上,枇杷叶苦微寒,清热而不碍湿,可降肺气以调通水道;郁金辛苦寒芳香走窜,舒气透湿,可行血中湿滞;射干微苦微寒,利咽化痰;豆豉清香入肺,开郁运湿;通草淡渗通经,导湿下行,总以辛开苦降淡通之性,共奏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结合温胆汤中陈皮、半夏行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竹茹甘凉、清热化痰,为少阳痰热要药;枳实苦辛微寒,理气行痰;甘草益气和中、寒温平调以治痰湿。两方合用以宣肺透湿、清热化痰,对湿热痰夹杂病证收效甚好,特别是上焦焦膜湿滞郁热夹痰,痰湿宣则郁热自除。

3 典型病案

3.1 气滞湿郁夹痰——胸闷案

陈某某,男,57岁,2014年6月24日初诊:主诉间发胸闷气短1个月。始于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盗汗,检查示室性早搏、胆固醇高,西医治疗后盗汗缓解,症见阵发胸闷气短,自觉气息不畅,活动后减轻,生气胸闷明显,右胁不适,不痛;咽中如有异物欲咳,咳甚则咽痒痛,晨起痰多,痰稠色灰,痰不易咳出;口干喜冷饮,饭后有胃下垂感,伴胃胀反酸;大便不成形,喝酸奶则大便成形,矢气多,小便有泡,纳食眠如常。既往胃溃疡3年,咽壁稍暗有分泌物,舌质暗红,苔薄白,中后部稍厚腻,脉稍弦,左脉偏沉。诊断胸痹,辨证属气滞湿郁夹痰夹热,厥阴少阳阳明为主,气郁肝为主,湿郁上焦为主,治以舒气宣湿、化痰透热。拟用四逆宣痹参考温胆汤加减:柴胡10 g,炒白芍10 g,炙甘草6 g,郁金15 g,炙枇杷叶10 g,通草6 g,射干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竹茹15 g,茯苓15 g,太子参15 g,炒枳壳10 g。14剂头煎20 min,复煎40 min,每日1剂,每日2次,饭后温服。

二诊诉服上方后胸闷气短、右肋下不适情况好转,咽喉异物感较前减轻,痰较易咳出,舌质淡红,苔薄白干净,脉稍弦左沉右弱,治宜加重宣湿,上方去白芍、竹茹,加茵陈10 g、藿香10 g再进14剂。之后以上方加减治疗,五诊后诸症悉平。

按:张仲景《金匮要略》 提出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为上焦心肺胸阳不足,阴弦为下焦阴邪反盛,阴邪包括痰饮、水气等。然而湿亦为阴邪,湿重可浊邪害清,同样能闭阻胸阳而致胸痹,上焦部的病变亦可牵涉心肺。本例病人发病来源可能为素有胃病3年,反酸胃胀是湿热阻滞气机,有盗汗、胆固醇高之湿热痰湿等症状,胸闷气紧在活动后减轻是气机阻滞焦膜,晨起痰多、咽中痰多难咳是痰湿郁闭于咽喉组织间隙,为咽源性咳嗽。无外感寒热史,生气时加重胸闷、矢气多为气滞不舒,舌脉可鉴别虚实。平人见此多考虑小陷胸汤之类,刘英锋认为病因虽是湿痰同类,但无形湿热痰郁尤当以疏透,有形之痰当以祛痰化浊,宣痹温胆汤宣湿透热除痰,合四逆散行气解郁,用太子参虑其脉偏沉弱,以增益气之功。

3.2 湿热痰火阻结咽喉:咽喉烧灼感案

李某某,男,39岁,2014年7月8日初诊:主诉反复咽喉灼烧感4个月。缘于素有咽喉炎10年,咽喉紧有痰感,4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咽喉烧灼感,无发热恶寒,自觉咽部筋脉拘挛不适,咽痛咽干欲冷饮,咽中有白痰,偶有黄痰,痰少难出,自服金银花稍有效。晨起刷牙欲呕,头痛,纳寐常,二便平,素易疲倦,怕热不怕冷,形体壮实、面黑,咽壁暗红,稍有血丝。舌质淡红略青,苔白厚满布,脉左细略缓滑,右略弦,诊断喉痹,辨证属原有上焦湿热,近有痰火阻结咽喉,以少阳为主,治宜宣湿清热、消痰散结。拟用宣痹汤温胆汤加减:郁金15 g,通草6 g,枇杷叶10 g,射干10 g,陈皮10 g,竹茹15 g,茯苓15 g,炒枳壳10 g,炙甘草5 g,浙贝母10 g,夏枯草10 g,僵蚕10 g,猫爪草15 g。10剂头煎20 min,复煎40 min,每日1剂,每日2次,饭后温服。

二诊诉服上方后,咽喉灼烧感、咽部筋脉拘急感减七八分,咽痛减,舌淡红略青,苔白厚满布。脉左细稍减仍略缓滑,右略弦。效不更方,继服10剂诸症悉平。

按:论之咽痛张仲景《伤寒论》多从少阴经论治,而立虚火、客热、客寒夹痰、寒热相搏证;今之有风温、风寒、痰火,日久多为虚火,从肺胃肾治。殊不知还有三焦之火为湿郁,因三焦腑游行相火,上焦并于咽中湿滞三焦,火失疏布而郁积上炎,而致咽喉烧灼感。本例病人素有咽炎多年,疲劳、感冒后外湿引动内湿,因体质相关而湿郁生痰火、痰少难咳、咽干皆是上焦焦膜湿热痰郁之症。此人湿偏重而痰火盛,舌脉皆可佐证,宣痹温胆汤轻清宣达、化湿透热,除痰火用浙贝、夏枯草、猫爪草而达湿透热出、痰消气顺之效。热重者可合银翘马勃散、甘露消毒丹之类治之,咽痛见于多种疾病,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要参照临床症状,不可一概而论。

3.3 肝脾胃湿热痰:夜间潮热盗汗案

李某,女,63岁,2014年2月18日初诊:主诉:阵发性潮热汗出伴睡眠欠佳2年,缘于2年前出现夜寐时阵发性潮热,伴汗出热欲掀被,夜晚醒后觉手麻胀感,胸闷动则易汗出,眼睛干涩酸痛,口干、夜间口苦甚,食寒性食物后胃易胀、反酸水。年轻时曾喜辛辣之品,睡眠醒后不易入睡,大便频每日2~3行,有便不净感。既往高血压病13年,1年前发丹毒,糖尿病半年。形体胖,舌质淡红稍暗,苔淡黄粗稍厚,脉弦关旺,左脉略弹指。诊断盗汗,辨证属肝脾胃湿热痰、痰热重在胃,湿热侧重肝脾,痰在气分为多,湿热在血分为多,治以化痰清热除湿,拟用宣痹温胆汤合茵陈赤小豆汤加减:茯苓15 g,连翘10 g,赤小豆20 g,通草6 g,枇杷叶10 g,法半夏10 g,郁金15 g,陈皮10 g,竹茹15 g,炒枳壳10 g,炙甘草5 g,茵陈15 g,土茯苓20 g,忍冬藤15 g,川牛膝15 g。7剂头煎20 min,复煎40 min,每日1剂,每日2次,饭后温服。

二诊服上方后潮热减轻,汗出减少,睡眠仍差,大便不畅。素来易咽痛,下身怕冷,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关旺,左略弹指,辨证属肝肾阴虚阳亢、脾胃湿痰热,治以除湿潜阳、化痰清热。上方去茵陈、赤小豆、连翘,加用制龟板15 g、砂仁6 g、黄柏6 g,7剂水煎服。以上方加减用药30余剂,诸症较前明显缓解。

按:盗汗不独阴虚所致,亦可有阳气虚、热盛迫汗外出,然而湿热亦不在少数。湿虽为阴邪,但湿郁有热者出现自汗或盗汗,病机多为中焦脾胃湿热郁滞,机体气机升降失常。《伤寒明理论》有:“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少阳气机为湿热所遏,枢转受阻而盗汗。本例病人已六旬,盗汗多考虑天癸亏虚,然细察病人形体肥胖有丹毒病史,汗出伴阵发性潮热,动则汗出是为湿热内蕴、蒸腾营阴,腠理开泄发为盗汗,夜间口苦、胃易胀、年轻食辛辣多是脾胃湿热来源,眼干涩、难入睡疑为阴血不足之症。查舌暗苔黄粗、左脉略弹指知现证湿热偏盛,因见其体力、精神尚可,则阴虚为底面,现痰湿热夹杂凸显,故当先重点治其卒病,待湿邪去、郁热除,再缓图治其阴虚。一诊用宣痹温胆汤合茵陈赤小豆汤化痰清热除湿,兼顾血分湿热,二诊湿热渐退后考虑肝肾阴虚以图缓治。

4 讨论

4.1 少阳三焦的形质问题

关于三焦的形质问题一直饱受争议。《难经》所载三焦是人体原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人一身之气经过三焦之道路输布到周身,从而达到“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15]。江西省名中医姚荷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第一次将三焦腑的证治内容和框架进行整理与分类。认为三焦腑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应该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包括胸膜、肋膜、膈膜、腹膜等),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上、中、下3个地带,并受着其包裹与保卫。同时心包络与其相表里,肌肤腠理为其外应。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水、行火及气机转枢,故是人身水、火、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16]。如此一来,在结合解剖学与中医藏象学的理论时,将三焦形质理论的应用范围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由于三焦与其他脏腑在位置上连接紧密,而所临近脏腑的生理作用不易独立显示,三焦的病理变化又易与他脏互相影响,具有表里、上下、内外传变的病势特点,故与其他脏腑病易相互混淆,临床不可不察。

4.2 当代杂病中少阳病的病变特点

“杂病”是区别外感病和内伤病而言,指内外因素相互交织所致的病变,表现为病因的内外相引、病所的多经相兼、病机的标本交叉,涉及人体生理物质的阴阳、表里、上下、内外、虚实等夹杂变化。小柴胡汤是伤寒少阳病主方,主治寒风郁热所致的外感病,“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是伤寒少阳病的治法。前人多认为柴胡证偏于足少阳胆而轻视三焦,刘英锋基于六气标本从化理论,站在少阳手经司令、足经从之的角度认识小柴胡汤证,从而加强了三焦理论的主导地位[17]。六经生理体系,每一经都有其相关联的经脉、脏腑、体窍、地带以及所主的气化和功能。因此,少阳经脉除所联属的三焦和胆之外,还包括相关的苗窍、地带以及所主的物质基础。少阳三焦之腑居于躯体之内、脏腑之外,外达腠理,内近诸脏,具有通调水道、游行相火之功,协助水谷传化、输布水谷精微,是水、火、气机转枢的重要地带[18],故从三焦通道去理解“少阳为枢”,对治疗少阳杂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代生活条件和环境变化,饮食过油过腻、压力大而运动少,加之少阳病变特点,风湿、风热、暑湿、湿热都可影到少阳。与小柴胡汤证不同的是,少阳杂病多病在三焦焦膜,偏于中上二焦,临床以湿热、痰热多见,病证特点是起病较隐蔽,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伴有咽梗或咽喉咯痰不爽,可因感冒或咽喉症状引发,而寒热症状不显,多牵涉心肺、心包及所属苗窍。

4.3 宣痹温胆汤的加减化裁

疾病跟着体质而变化,辨证时要追溯素体湿热与痰湿的来源及各自所占比例的多少,鉴别湿、痰、热三者间的病理关联,合理进行方药加减。如风热重而兼见发热、咽痛者合银翘马勃散;风寒重而兼见恶寒发热、头痛明显者合小柴胡汤;少阳气郁明显者合四逆散;有湿疹史或湿疹未尽者合茵陈赤豆汤;阳明湿热重而发热、汗多者合甘露消毒丹;风寒未尽咳嗽明显者合止嗽散;兼有下焦湿热者合四妙散;胸痛夹瘀者合新绛汤;血亏有湿偏于兼下焦者合当归芍药散;兼痰火气郁火结者合四海舒郁丸;痰闭热咳嗽声重者合麻杏薏甘汤;湿热牵涉血分者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湿热痰盛搏结咽喉者合消瘰丸;外风重者加荆芥、防风;咽痛痰多者加连翘、浙贝;反复感冒、血气不足者加丹参或太子参。

猜你喜欢

温胆汤少阳三焦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