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肝的“御邪”和胆的“辨别”功能

2018-01-22高斐宏董尚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邪字义胆汁

高斐宏,董尚朴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2; 2.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091)

“三因学说”一直是中医病因学的核心理论[1]。三因即外邪入侵、内伤七情以及不内外因3种情况,对于外邪入侵致病方面,一直以来抵御外邪的主力都被认为是肺[2],然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抵御外邪的作用,故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一脏一腑。汉字是一种表音与表意结合的文字,字的创造及字义演变过程蕴含着古贤认知事物的规律,体现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故研究一字的造字及字义演变对于理解该字所形容的事物和现象有不能忽视的价值。从分析肝胆二字造字、字义演变及血与胆汁的功能入手,可以发现肝具有“御邪”功能,胆具有“辨别”功能的可能。

1 肝的御邪功能

1.1 从字义角度论肝的“御邪”功能

肝从干,目前可见较早的图画文字可参考云南沧源岩画中的“操戈人”,在干戈一词中干指盾,泛指武器[3]。《方言》:“盾,自关而东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4]”《说文》:“干,犯也。[5]”《尔雅》:“干,扞也。注:相捍卫。[6]”可见最初被记录为“干”的原始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为武器,后来引申出捍卫、进攻、干预、求取等义。先贤选择干字赋予其肉旁即形成了表示人体脏器的“肝”,可以猜测先贤对于此脏的认识,他们或许认为肝即为人体中的盾,担当人体防御保卫、抗病御邪的职能。

1.2 从肝的“官职”角度论肝的“御邪”功能

《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之小大。”张景岳注曰:“肝者,将军之官,其气刚强,故能捍御而使之候外。目者肝之外候,故察于目,则可知肝之状矣。[7]”古人将脏腑一一比拟官职名,从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可知,这种“类比”体现着他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8],即将军的性质可以赋予肝脏,由此更生动地形容肝的生理特性,这种推演络绎的思维方式在中医各学说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将军者,调兵遣将保家卫国,有学者从肝能生发元气、调动卫气、调节情志以影响免疫系统等方面论述了肝具有御外之功用[9]。

1.3 从肝藏血论肝的“御邪”功能

肝藏血理论源于《素问·调经论》:“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与《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事实上藏象理论中最初肝藏血并未受到重视。至金元时期朱丹溪明确提出肝主疏泄之后,后世才将肝藏血作为肝主疏泄的附属功能逐渐重视。到当代,肝藏血的功能具体体现在肝通过疏泄作用调节血量,调控男子精液女子月经[10]。临床报道方面,以补血为主法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效果良好[11]。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可以通过补血活血柔肝疏风的方法起到治疗作用。文中分析了因为血虚生风所以通过补血活血方法血行风自灭,由此可分析当血量减少又感受外邪、内外相合发为风证。那么血量减少为何会成为风证发生的关键因素,这应该从血的功能来考量。血能濡润身体,亦能载气,卫气浮行血管外,“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所以当血虚也就是血量不足时,不仅仅是无法正常营养身体,还会因血虚形成血瘀而无法正常支撑卫气运行,从而影响人体抗病御邪能力。在现代医学的认识中,局部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免疫细胞的输送均在血液中进行,可以说肝通过藏血这一功能调节的不仅是血量,还有血液中各种分工不同的“士兵”,即免疫球蛋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肝脏作为机体内环境与外界接触的一条重要防线,通过其功能细胞及蛋白(血浆蛋白、炎症因子、补体、凝血因子及各种急性期分子)发挥重要的免疫监视及防御作用,因此成为机体固有的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12]。

2 胆的“辨别”功能

2.1 从字义角度论述胆的“辨别”功能

胆未简化之前为膽,从詹,从危,从八,从言。《说文》:危,高也,八,分也[13]。从篆字形象上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人处险地忌慌张、宜镇定,要求沉稳冷静,当机立断,方能化险,这便是人的胆量、胆识和胆略[14]。由此可猜测,先贤在造此字时最初意图表达的是一种形容“临危处事,辨别决断”的状态或者能力。那么人体处在何种情况属于“危”?遭遇外邪侵袭这种情况一定包含在内,由此推测在人体遭遇外邪侵袭之时,胆或许扮演了临危分辨决断的角色。但是分辨的是什么,判断的又是什么,是十一脏的“忠奸”或职能的行使情况?一直以来关于胆主决断的功能始终未完全明确,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争论亦始终未有定论,有认为这一句是衍文,有认为十一为“土”之误,还有人认为“决”为液之误[15]。但通过对字义的分析,可以推论出胆这一字具有在危境中分辨判断的意义。因此笔者猜测,当外邪侵袭人体,胆或许具有分别敌我、监视脏腑运行情况的功能并且做出判断,指挥十一脏各自发挥职能共同抵御外邪。这也许可成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一种解读。

2.2 从胆藏精汁论胆的辨别功能

《内经》中对于胆汁的认识均是通过胆的生理功能异常或者肝的生理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病症,即以口苦为标志性症状的系列症状来说明,肝胆异常时胆汁上溢发为口苦。整个《内经》中明确描述因胆汁上溢造成口苦症状的共5处,其病因可总结为肝气热故胆汁上溢和谋虑不决致胆气虚故胆汁上溢两种情况。在后世的医籍中基本也是以《内经》的认识为根本,未有对于胆汁作用的详细解释。由此笔者推断,古人认为胆汁是一种具有“提示”性质的存在,机体阴平阳秘的时候储存于胆囊中,而当肝气热、谋虑不决胆气虚两种情况出现时,胆汁把“宝贵”的精汁上送到口腔,目的是什么呢?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具有自稳调节机制的机体,笔者认为胆汁的上溢是机体对病理状态的反应,是对机体调节系统的提示。肝热情况的出现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其他脏腑累及抑或是外邪直中。至于胆气虚的情况,《内经》中记载当人谋虑不决时故胆虚,还有“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的感受,仔细揣摩这句话,其实非常充分地说明了胆不正常时,会让人体产生一种时刻防卫警戒的身心状态。因此当外邪入侵导致肝热时,胆通过将胆汁上输的“报警”行为可以认为存在可能性。有趣的是现代研究也证实,胆汁中也有免疫球蛋白[16]。

总之,人类祖先在长达两百万年采集狩猎时代所认识的世界,认识人体积攒的知识远非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们所能推测的完全[17]。本文从肝胆两字造字及字义演伸的过程,结合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可以得到一种可能性,即古人认为肝为调动、指挥机体抗病御邪的器官,胆是在御邪过程中起到监控、识别、传递信息作用的器官。分析与肝胆各自最为密切相关的血和胆汁的功能,结合现代医学对于血和胆汁的认识,亦可以佐证这种可能性。

收稿日期:2017-12-21

猜你喜欢

外邪字义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浅析《北溪字义》“根原”范畴所存在的差别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