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2018-01-22郑阿楠
郑阿楠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医院,辽宁 鞍山 114048)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其特殊性及严重性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法起到作用,使得机体血糖升高,引发身体功能问题及一系列不良反应[1]。当前,T2DM的发病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项严重的社会性疾病。临床以往在治疗T2DM患者时,通常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为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促进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就需要探寻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文以我院91例T2DM患者为例,就其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5例),另一组为观察组(46例)。其中,男57例,女34例;年龄段为45~83岁,平均(61.3±6.3)岁;病程为5个月~28年,平均(10.7±1.4)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且意识清楚,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疾病晚期以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此外,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血糖监测、应用调脂及降糖类药物、饮食控制、适量锻炼以及健康宣教等临床常规治疗及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治未病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2.1 毕格氏运动锻炼:其一,叮嘱患者将双脚沿床缘垂直向下,直至脚底发热或充血2~5 min,接着将脚踝朝上下左右进行活动,直至脚的颜色变得红润;其二,采取平躺的体位,将双腿与床面呈60°~90°后,重复上举、停留的动作,待脚尖变苍白后即可放下;其三,平躺在床上,并在脚部盖上棉被3~5 min。
1.2.2 按摩:给予患者肢体按摩,用手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宜,并用手指对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揉按。在按摩腹部时,首先互搓双手的手掌,直至发热,然后左手掌压右手背紧贴于患者的神阙穴,并按照右上腹部、左上腹部、左下腹部的顺序用力推揉。
1.2.3 中药足浴:在40 ℃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丹参、青风藤各20 g、当归、桂枝、黄芪、红花各15 g,川芎12 g等中药材,让患者每天浸泡一次双脚,每次持续20 min左右。
1.2.4 药膳:可让患者多食用山楂荷叶茶、菊花桑叶茶以及黄芪当归瘦肉汤等食物。
1.2.5 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暗示解惑、顺情从欲等方法来疏导其负面心理。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P2hBG)、三酰甘油(TG)等胆固醇、血糖血脂指标,以及糖尿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胆固醇、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水平为(3.82±1.20)mmol/L,LDL-C为(2.98±0.33)mmol/L,HDL-C为(1.32±0.66)mmol/L,FBG为(7.62±3.21)mmol/L,P2hBG为(11.98±4.67)mmol/L,TG为(1.40±1.01)mmol/L。在对照组患者中,上述指标依次为(4.09±1.20)mmol/L,(3.12±0.34)mmol/L,(1.54±0.57)mmol/L,(8.35±3.73)mmol/L,(13.02±3.18)mmol/L,(1.68±0.99)mmol/L。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胆固醇、血糖及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在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1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对照组中,5例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3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例出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0/4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论
在工作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也愈发不规律的背景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其中T2DM在所有糖尿病中占有的比例较重,并且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T2DM患者而言,其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与管理,并且随着病程进展,还需对治疗计划进行不断调整。有研究表明,如果仅对患者展开单一的药物治疗,是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的。在此种形势下,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患者展开治疗就显得非常有必要[3]。
作为中医药学的一项核心理念,治未病这一思想源自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一书,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愈后防复几个方面。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治未病的思想与“疾病预防、康复以及养生”的理念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治未病思想也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4]。
本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及中医治未病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以及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TC、LDL-C、HDL-C、FBG、TG等胆固醇、血糖及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邝丽霞[5]的研究报道相吻合,表明通过采取血糖监测、应用调脂及将糖类药物、饮食控制、适量锻炼以及健康宣教等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等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采取毕格氏运动锻炼、按摩、中药足浴、药膳以及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则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展开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措施,加强了人们对未病先防理念的重视,充分促进其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善,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通过不断研究中医治未病理念,进一步探寻科学可靠的T2DM干预方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研发有效的中医药产品可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充分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T2DM患者接受中医治未病治疗后,其血糖、血脂等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乔伟,万龙珍,倪茂昌.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24-1425.
[2] 尤凯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261-263.
[3] 高妍.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3(10):139-140.
[4] 李文东,吕树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7-228.
[5] 邝丽霞.中医治未病思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