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
2018-01-22杨雪
杨 雪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当前,在临床医学研究中[1],我们发现,在青年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概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2],因此和年龄>44岁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年龄≤44岁的患者手术完成后复发概率更高,且肿瘤转移迅速,预后效果差。针对于此,本研究中,对20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数据研究,其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60例,以此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研究提出临床重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本次我院选取的100例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其选取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年龄分成A组(n=60)和B组(n=140),其中A组年龄≤44岁,B组患者年龄>44岁。在A组患者中,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16岁,中位年龄(22.1±1.6)岁,在B组患者中,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17岁,中位年龄(20.5±2.3)岁。所有患者进行活检,并经过病理检验证明。
1.2 方法:应用病理对照方法对A组和B组患者进行病理特征、肿瘤大小程度、淋巴转移数量、临床Tumor Node Metastasis和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3]、ErB 2蛋白等差异性进行研究,对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1.3 参照依据:本次进行研究其临床Tumor Node Metastasis标准依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JCC)[4]和UICC-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共同制定。关于病理数据判定:①Estrogen Receptor和Progesterone Receptor阳性是在免疫组织化学报告中,呈现为(+)以及以上的人员;②ErB 2蛋白过度表达是在免疫组织化学报告中呈现为(+ +)以及以上的人员;③p53蛋白阳性是免疫组织化学报告中呈现为(+)和以上的人员;④Ki-67高表达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超过25%以上,且在报告中呈现为(+ +)以上者。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进行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病理学特征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对比,其中肿瘤大小分级为T≤2、2<T≤5以及T>5,A组患者T≤2有20例(33.3%)、2<T≤5有35例(58.3%)、T>5有5例(8.4%)。B组患者T≤2有60例(42.9%)、2<T≤5有70例(50%)、T>5有10例(7.1%)。
淋巴转移(个),分为无、≤3和>3,A组患者中,无有20例(33.3%)、≤3有35例(58.3%)、>3有5例(8.4%)。B组患者中,无有65例(46.4%)、≤3有65例(46.4%)、>3有10例(7.2%)。
临床Tumor Node Metastasis,分为0~Ⅰ和Ⅱ,A组患者中,0~Ⅰ有20例(33.3%),Ⅱ有40例(66.7%),B组患者中,0~Ⅰ有60例(42.9%),Ⅱ有80例(57.1%)。
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分为Estrogen Receptor阳性和Estrogen Receptor阴性,其中A组患者ER阳性为28例(46.7%),ER阴性为32例(53.3%);B组患者ER阳性为100例(71.4%),ER阴性为40例(28.6%);ErB 2蛋白表达,A组过表达40例(66.7%),未过表达20例(33.3%)。B组患者过表达100例(71.4%),阴性为40例(28.6%);p53蛋白表达,其中A组阳性50例(83.3%),阴性为10例(16.7%);B组阳性110例(78.5%),阴性为30例(21.5%)。
3 讨 论
关于青年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段,仍有巨大的争议性,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年龄在44岁以下的患者均称为青年乳腺癌。当前,多数研究报道证实,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呈现为逐渐增长且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年龄<44岁的女性患有乳腺癌的概率逐渐升高,且青年乳腺癌和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在这之中,年龄也可以称之为危险要素。据相关实验证实,青年乳腺癌的发病概率占到10%之多,且在张军强,孙智国,王登强等[5]报道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和复发的概率是呈现为正比的,也就是说,年龄在逐渐增长的同时,复发的概率也就越低。且数据研究报道表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特别的病理生理表现,但是在这一研究中,并没有准确且专门的定义。部分研究人员经过不断的证实表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在前往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其肿块体积要大于老年患者,手术完成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淋巴转移数量要高于老年患者,本次研究结果中,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对比,A组患者T≤2有20例、2<T≤5有35例、T>5有5例B组患者T≤2有60例、2<T≤5有70例、T>5有10例。A组患者ER阳性为28例(46.7%),ER阴性为32例(53.3%);B组患者ER阳性为100例(71.4%),ER阴性为40例(28.6%)。另外,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ErB 2蛋白表达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显著,A组过表达40例(66.7%)),未过表达20例(33.3%)。B组患者过表达100例(71.4%),阴性为40例(28.6%)。p53蛋白表达,其中A组阳性50例(83.3%),阴性为10例(16.7%);B组阳性110例(78.5%),阴性为30例(21.5%),这一结果可知,青年乳腺癌的p53蛋白表达要高于非青年乳腺癌,本文研究和钱立宇,钱军,马莉等[6]专家研究相符。
[1] 秦颖,张同先,张巍,等.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4):231-236.
[2] 戴秀梅,袁保兰,彭森,等.50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12):858-860.
[3] 金霞,刘志红,陈森林,等.青年乳腺癌患者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5):4872-4874.
[4] 刘先富,郭伟,刘道永,等.低龄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491-1494.
[5] 张军强,孙智国,王登强,等.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27-530.
[6] 钱立宇,钱军,马莉,等.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180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