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1-22何军
何 军
(抚顺市第三医院麻醉科,辽宁 抚顺 113004)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气腹、术中体位的改变、老年生理功能的衰退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选择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对保证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以期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10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例)和观察组(n=5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1~80岁,平均(68.84±2.1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1~80岁,平均(68.86±2.25)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依次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0 mg/kg、咪达唑仑0.05~0.10 mg/kg、芬太尼3.00 μg/kg进行麻醉诱导,同时通过面罩给氧,以气管插管形式连接麻醉机,同时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微量泵静脉输入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h)、丙泊酚4.00~6.00 mg/(kg·h)、盐酸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进行维持麻醉,直到手术完成。观察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以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后予以气管插管,将5.00 mL 0.75%布比卡因与15.00 mL 2%利多卡因混合,以静脉注射途径方式给药。每间隔 45 min或1 h追加6.00 mL混合液。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麻醉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同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麻醉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麻醉期间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95.46±12.25)μg/kg、(156.69±8.84)μg/kg;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05.43±11.16)mg/kg、(164.16±9.89)mg/kg;经t检验,麻醉期间,观察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有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63%(16/54),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54),经χ2检验,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组织破坏程度轻,且对麻醉技术要求较高。全身麻醉是腹腔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但由于老年直肠癌患者生理功能的退化、代偿功能的降低,会导致肝肾对各类药物的代谢速度大大降低,影响了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大大增加了麻醉的风险[1]。若行全身麻醉的麻醉药物剂量不加以控制,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延长术后苏醒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期间,观察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到阻滞、迷走神经兴奋,会促进血管的扩张,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肺耗氧量[2]。联合麻醉不但能减少全麻药的使用剂量,还能缩短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减少了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避免了由于麻醉药量过多对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大大降低了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
综上所述,在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且可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赵卫兵,陈菲,彭方亮,等.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3):1847-1848.
[2] 王胜国.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14-216.
[3] 卢先卿,张建华,何宝佳.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