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22姜洪伟
姜洪伟
(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104)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属于易反复发作的急腹症类型,其在临床外科中非常多见。腹腔炎症、手术创伤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是临床针对此病的常用方法,传统肠粘连松解术虽然可有效解除粘连,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手术产生的新创面又会导致粘连再次出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肠内排列术是医学技术发展和改进后推广使用的新型术式,其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45例,女41例,患者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38.6±2.4)岁;发病时间为术后12 d~7年,平均(2.4±0.3)年。梗阻具体原因:结肠手术后粘连8例,阑尾炎术后粘连2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粘连15例,结肠手术后粘连16例,胆囊切除术后粘连20例。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3)和实验组(n=43)。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禁食,对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予以纠正,并进行胃肠减压。参照组给予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操作步骤如下:按常规方法进腹,确定肠梗阻具体所在,针对无血运障碍的患者,松解肠梗阻粘连带即可;针对血运障碍或存在坏死肠管者采用适时肠切除吻合术治疗,若患者粘连呈现出团状,则选择局部切除和对端吻合术治疗,若梗阻部位不易切除,采用侧吻合捷径手术对梗阻上下肠襻间治疗即可。
实验组给予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操作步骤如下:按常规方法进腹并对肠梗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肠梗阻近端实施小肠减压操作,充分分离粘连,直至分离全部小肠,分离过程中禁止进行盲目钝性操作,以免撕脱肠浆基层引起肠破裂等情况。选择肠吻合术与肠切除术对难分离的肠管进行处理。将阑尾常规切除,将M-A(双腔带气囊内固定管)逆行插入残端开口,于回盲瓣处将其再次逆行插入空肠上端,按照15~20 cm的间距折叠排列所有小肠,结扎处理阑尾残端,并进行荷包缝合固定操作,缓慢拖气囊至回肠末端,抽出气囊中空气,缝合在空肠起始段管桩并在左上腹壁处固定,术后2周后拔除固定管。
两组术后均根据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确保电解质、水处于平衡状态,增强营养支持,遵医嘱饮食和用药。
1.3 观察指标:①术中指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②术后指标:记录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和再次复发情况予以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全部观察指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2组间比较,手术成功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表示, 检验2组间比较,如果P<0.05,那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的差异:参照组手术时间为(2.12±0.09)h,术中出血量为(164.37±3.25)mL,术后通气时间为(2.92±0.23)d,住院时间为(8.95±0.41)d;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72±0.41)h,术中出血量为(155.44±3.61)mL,术后通气时间为(2.52±0.31)d,住院时间为(6.52±0.33)d,2组上述数据通过统计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参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9.1%(34/43),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复发率为11.6%(5/43);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7.7%(42/43),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3),无复发病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实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关研究发现[2],腹部手术之后造成的创伤在修复过程中发生渗出物、积血黏附是导致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另有相关学者发现[3],腹部结核病变尤其是结核性腹膜炎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广泛粘连性肠梗阻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绞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临床治疗工作的难度。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效果一般,肠梗阻松解术尽管可将肠梗阻去除,帮助患者尽快疏通肠道,但其对腹内广泛性粘连存在分离难度大、易造成肠壁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等缺点[4-5]。肠内排列术的应用与推广,为临床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带来了便利,其可在有效解除肠梗阻病因的基础上,对控制性较差或不可控的肠粘连进行良好治疗,通过对小肠进行人为排列和固定操作,可避免术后复发。肠排列术具体分为两种术式,即内排列术和外排列术,其中的内排列术主要借助M-A管完成相关操作,程序复杂,适用于病程较长、复发次数多和粘连非常严重的患者。外排列术对粘连并不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成功率均比参照组优势显著(P<0.05)。由此证实,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普及。
[1] 马宏杰.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8):745-748.
[2] 冯永东,周其林,杨传永,等.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6):860-862.
[3] 吴亮高,孙杨安.两种小肠排列术对多次术后肠粘连梗阻患者的治疗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4):422-422.
[4] 冶国栋.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80-281.
[5] 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等.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J].安徽医药,2013,17(1):87-88.
[6] 杨波,李晓春.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5):2350-2352.
[7] 段军.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86-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