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足跟痛案1例

2018-01-22杜美璐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劳损筋骨舌质

李 潇,杜美璐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患者,男,62岁,于2016年7月1日就诊。主诉:足跟疼痛10年,加重1周。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跟局部疼痛,遇劳加重,曾接受封闭、臭氧等多种治疗,效果不佳,近1周逐渐加重,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患者精神佳,饮食、二便尚可,舌质黯,脉弦,足部皮肤黧黑。诊断:足跟痛(气滞血瘀)。治则:滋养筋骨,祛瘀止痛。取大钟、商丘、丘墟、阿是穴,平刺30 min,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时嘱患者适当下地行走活动;出针后在足内踝下方附近点刺放血,然后将气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留置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待罐内血量不再增多时即可起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此时可观察到足部皮肤颜色较放血前变浅。治疗1次后患者反馈足跟疼痛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患者自觉疼痛基本消失。

按语:中医认为,足跟痛属于“骨痹”的范畴,多因风寒湿邪滞留于足跟,或外伤、劳损等损伤足跟,或气血虚弱而不能濡养,或肾气不足不能主骨,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1]。清·吴谦《医宗金鉴》曰:“此症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履,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患者因工作原因久站劳累,足跟部长期慢性劳损,迁延不愈,其间或有外邪侵袭,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患者舌质黯,足部皮肤黧黑,均为瘀滞的表现。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滋养筋骨,祛瘀止痛。足跟痛从经络学辨证属于足少阴络脉之病变,针刺大钟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祛邪外出、滋养筋骨之作用,所以选其络穴治之[2]。商丘、丘墟为局部取穴,取其近治作用,配合阿是穴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筋骨得到气血的滋养。此外,从祛除瘀滞入手,采用放血疗法疏通经络,理气和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瘀止痛。如《黄帝内经》中所述:“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由于本病疼痛的原因为筋骨劳损日久,病久则入络致瘀,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针刺配合放血治疗,双管齐下,能有效滋养筋骨,祛瘀行滞,故治疗本病得获良效。

猜你喜欢

劳损筋骨舌质
芒种
静力劳损在体育保健学中的预防与康复干预研究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筋骨 道德 温度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器械健身运动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髌骨劳损的预防与治疗
文贵有“筋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