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1-22宋志刚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点状氏杆菌琼脂

宋志刚

(甘肃省临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1100)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016年8月10日,临夏市城郊镇良种牛繁育场饲养的1756头牛群中,个别牛突然发生一种以急性高热和呼吸困难,咳嗽,流粘脓性鼻液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198头,发病率为11.28% ;治愈172头,治愈率为86.87%;死26头,致死率为13.13%。发病后多数在3—5d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该场牛群中流行的疫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过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疫病及时得到了控制。

1 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便秘或腹泻,并混有黏膜和血液;体温升高至41-42℃呈稽留热;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流浆液性或粘脓性鼻液;触诊肺区有疼痛感,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水泡音;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点状出血,有脓性分泌物。个别病牛在颈、胸部水肿。

2 剖检病理变化 可视黏膜充血或出血,皮下组织有淡黄色液体浸润,肝、肾轻度肿大、出血、质地脆弱,肝切面有小点状坏死;脾脏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肺淤血肿大,间质增宽,有出血点,质地变硬,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胸膜腔内积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液体,粘膜点状出血;胃、肠有出血性炎症,咽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3 实验室检验

3.1 病原检查 无菌采取病死牛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组织涂片,瑞特氏染色镜检,见有多量,单个或散在形态一致,呈明显两极浓染,钝圆的球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

3.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上述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见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透明露珠样小菌落;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均匀混浊,管底生成粘稠沉淀物;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未见本菌生长。取纯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其菌体形态与前相同。

3.3 生化试验 取分离的纯培养物做生化实验,结果: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乳糖、木糖、鼠梨糖、山梨醇和甘露醇;生成靛基质;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还原硝酸盐;产生硫化氢;过氧化氢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

3.4 动物试验 无菌采取病死牛肝脏、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研磨成糊状,用灭菌生理盐水1:10稀释成悬液,过滤,取上清液,接种于4只小白鼠,每只0.3ml。接种后小白鼠于18-24h全部死亡。剖检皮下组织、腹 膜有出血点,肺充血,肝肿大。取小白鼠肝、脾组织分别涂片,染色镜检,其菌体形态与病料中菌体形态完全相同。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场流性疫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4 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片方法操作,选用8种药物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菌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有高度敏感性;对磺胺嘧啶、诺氟沙星、链霉素有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因此,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可作为治疗牛巴氏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5 防治措施

5.1 立即隔离所有发病和可疑牛,每头病牛肌肉注射青霉素1200万IU,链霉素800万IU,5%安乃近注射液 60ml/头,2次/d,连用 6d,用药 3d后发病减少,死亡停止。对个别重症病牛在应用抗菌消炎治疗的同时,结合补液、解毒、强心等对症辅助治疗。

5.2 疫区点内所有牛进行临床检查,对未发病的牛,紧急免疫接种牛巴氏杆菌灭活苗6-8ml/头。此后,定期预防免疫接种,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5.3 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对场内所有牛圈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用5%甲醛溶液和%5强力消毒灵溶液交替喷洒消毒,2次/d,连续消毒6d;禁止场内车辆、人员自由出入或移动,饲喂用具、饲草料和饮水运载车辆、设备等清洗后,彻底消毒。病死牛尸体、被污染饲草料、粪便等无害化处理。

5.4 中药治疗∶生石膏50g、芒硝30g、大青叶40g、板蓝根 40g、川大黄 20g、生地 25g、玄参 25g、黄连15g、连翘20g、甘草10g,共为末,拌料。

5.5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群的抵抗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消除各种致病因素。经过采取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和扑灭,再未出现新的病例,牛群也很快得到了恢复健康。

6 小结 总结分析,导致该场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该场常年收购屠宰贩运和饲养繁殖牛群,对本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二是此时正值本地天气热,多雨、潮湿,牛体时常造受雨淋,而且运动场、牛舍粪尿堆积卫生条件差,加之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牛体抗病力下降,也是引发本病的外部因素;三是饲养管理不善,饲草料单一,常年饲喂多年儲存的玉米秸秆,保存不善雨淋腐烂发霉,精料不足矿物质缺乏,牛体抗病力再次下降也是引发本病的因素之一;四是防疫知识缺乏,疫情观念淡薄,随意购买贩运牛,不了解疫病流行情况,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本病的防治中,及时采取隔离病牛,严格消毒,采用敏感药物治疗,紧急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本病的及时控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点状氏杆菌琼脂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