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学五神理论探析周围性面瘫的证治*

2018-01-22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5期
关键词:五脏面瘫经络

张 影 滕 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周围性面瘫在中医范畴内可归属于“口僻”“斜”“吊线风”,为临床常见病,起病急,恢复慢。中医治疗以固表、祛邪、通络为原则,配合针灸治疗。但笔者认为仅从表证方面论治多有局限,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精神情志因素已成为致病不可忽视的因素,且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周围性面瘫患者存在着潜藏的精神心理变化。因此,通过中医五神的辨治思路论治此病,可以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概述

《诸病源候论》云“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1],论述此病的发生为素体虚,风邪入中,阻滞经脉所致;《医林改错·口眼斜辨》云“若壮盛之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必不上达,气不上达头面,亦能口眼斜”[2]。论述此病与正气亏虚,卫表失和,感受外邪致面部经脉阻滞、失养有关。现代医家认为肝肾阴虚为其根本,与虚、火、风、痰、气、血等因素有关,面部络脉痹阻,肌筋拙急。中医临床多以固表、祛邪、通络为治疗原则,方剂常辨证选用牵正散、大秦艽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和八珍汤等加减治疗;本病西医症状以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等为主。临床治疗根据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原则选用相应西药治疗,恢复期常配合针灸治疗。

2 “五神”要素病理

《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及“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3]。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4]。固而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分藏五神,形成了五神——五脏——七情的联系。中医五神辨治体系就是从人体的本源层面出发,以“五神”为个体的先天根基,各种致病因素导致五神的“中和”状态失衡,出现神亢、魄弱、意惑乱等五神紊乱状态,进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紊乱状态,即社会疾病产生的基础,便有了疾病外在表现出来的始动病因。当这种紊乱状态超过了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五神——七情五志——五脏的链条也会失衡,出现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液失调,经络系统紊乱的持续病因,产生多种有形及无形的病理产物,最终导致躯体疾病产生。五神紊乱的治疗总则为调五神、和气血、祛痰瘀,根据患者外在表现形式调节内在五神平衡(如安神定志、重镇安魂等),从人体的先天根基着手治疗个体的相关躯体疾病,正如《类经》中的总结“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主”[5]。临床中五神理论已广泛用于多种临床神志病及情志病中,如不寐、头痛、癫证、中风等,笔者此处意在阐述五神辨治体系经过挖掘后的拓展应用。

3 中医“五神”与周围性面瘫的病机关联概述

心理紊乱状态是五神紊乱的外在表现形式,齐向华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其分为5种。其中烦躁焦虑状态以心中烦闷、急躁易怒为主,怒则气逆;惊悸不安状态以平素胆怯、心神失守为主,适《四圣心源·神惊》云:相火随胃气上逆,而扰乱神明,胆气怯[6]与气逆有关;郁闷不舒状态以心情压抑、精神不济为主,如《诸病源候论》云“结气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7];思虑过度状态以食少神疲、四肢倦怠为主,适《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即为思虑易致心虚,邪气趁虚而入留于体内[8];精神萎靡状态以反应迟钝、精神疲惫为主,适《四诊诀微·察形气》云“病来潮作之时,精神增添者,是病气有余,若精神困乏,是为病气不足……只是在病势潮作之时。精神困弱,语言无力微言者,急补之”[9];5种心理紊乱状态均可以导致机体气机失调,出现气逆、气结、气虚等,上逆之气易侵犯头面部阳明经脉,经脉阻滞不通;气结致血液、津液运行不畅而成瘀血,痰浊;气虚致卫气不固,易感受外邪;最终因外来邪气侵袭头面部经络之诱因,各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口僻”的发生。因此,当周围性面瘫发生之时,除了改善患者症状,恢复面部功能,也要找个体内在的心理精神层面问题,此所谓“治病求本”,“形神合一”。若只注重改善“标”的症状,则恐症状难消,又兼复发之弊或留有后遗之症。

4 “五神”辨治体系治法概述

笔者根据周围性面瘫发生的病因病机从以下4方面治法论述:

4.1 调五神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五神紊乱所致的烦躁焦虑状态和郁闷不舒状态为临床中多数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前后的精神心理状态。而此两种状态大体可从五神紊乱中的 “神亢”“魂亢”“魂乱”“魄亢”“意乱”“意气亢进”“志亢进”中的一种或多种角度来论治,因此治法可辨证以安神定志、疏肝理气、重镇安魂、安意定意为主。用药可选如下《名医别录》中将琥珀列为上品,“主安五脏,安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可治疗“魂亢、魄亢”等状态[10];《药性论》中首次记载了后世所称“茯神木”的功效:“其心名黄松节,治中偏风,口面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茯神“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加而用之”可治疗“神亢、志亢进”等状态[11];《神农本草经》云“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12],《四川中药志》云“能和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安神,治失眠,调肾虚”,即合欢可调和五神平秘,恢复五神“中和”之本,临证仍可选取多种调节五神的中药配合治疗。

4.2 和气血 朱丹溪所言“血气冲和,万病不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魂之居也;心藏神,主血脉,神之变也[13];再如《辨证录》云“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14];即五神紊乱终亦通过影响气血导致此病发生,现代临床可用当归、川芎、白芍、枳壳、甘草类入心、肝、肾经之品调和气血。

4.3 祛痰瘀 痰与瘀是多种危急重症发生的起始,疑难怪病的根源。古人就有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怪病属瘀”的相关论述。痰瘀既为此病的致病因素,也为疾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可阻止疾病向愈,因此临床可选用川芎、红花、白术、天麻类中药以祛痰瘀。

4.4 通经络 经络阻滞不通亦为致病关键,临证可选全蝎、僵蚕、地龙、蝉蜕等虫类药,因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善走窜,搜剔通络,亦能破血逐瘀,调畅气机,终使面部阻滞经络复通,气血调和,诸症消减;《滇南本草》载地龙“祛风,治小儿瘛瘲惊风,口眼斜,强筋,治痿软”。即述地龙可通行头面部经络改善症状[15]。临床应辨证灵活运用各治法,以期改善致病的“本”;仍可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配合针灸治疗恢复其面部功能,以改善疾病的“标”,标本兼治,形神一体,治疗此病事半功倍。

5 “五神”病案分析

患某,女性,30岁,2017年10月11日来诊。主诉为右侧面部不适10余日。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不适感,右侧面部额纹减少,右眼闭合不全伴流泪,于社区门诊行针灸治疗并服用维生素B1、B2、B12、甲钴胺等药物,未见好转,为求系统治疗来诊,诊断以“周围性面瘫”。现症见: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伴见右眼流泪,无听力减退,无右侧耳后痛,无带状疱疹,无耳鸣,平素急躁易怒,情绪不安,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整体脉象“浮、热、直、疾、涩、动”。处方如下:枳壳 12 g,当归 15 g,牛膝 12 g,茯神 15 g,红花 12 g,白芍 15 g,香附 15 g,柴胡 12 g,桃仁 9 g,防风 12 g,地龙 6 g,钩藤 12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眼睑闭合改善,右眼无流泪,上方加蝉蜕12 g,僵蚕12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患者诸症好转,于上方基础上加丹参15 g,降香 12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后愈,未复发。

按:依据齐教授的系统辨证脉学中的脉象特征可判断此患者为心理紊乱状态中的郁闷不舒状态和烦躁焦虑状态。而此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心情抑郁,长期情志不舒致其气机不畅,气机郁而化火,上攻头面部足阳明经脉,气机不畅日久影响血液、津液运行而致血行瘀滞,痰浊内生,痰浊、瘀血阻滞头面部经络,经络阻滞不通发为面瘫。治法以疏肝理气,安定神志。方中柴胡、香附疏肝安魂,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通经,枳壳、牛膝调畅气机,白芍、甘草养血柔肝,茯神安神定志,地龙、钩藤清热平肝兼通经络,佐以防风祛除在表之风邪,诸药合用,安神定志调节五神回归“中和”状态,则疾病已矣。

6 结 语

谈及五神辨治,多想到五神可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而临床当中,五神失和即有了表现于外的精神心理变化,若在此阶段能及时调治,则可避免五神失调最终引起的疾病与症状,此文笔者探讨了周围性面瘫的内在致病因素,即以五神为个体根基,心理紊乱为外在表现,精神心理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多种致病因素最终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生,找到了五神与周围性面瘫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可以解释临床中无明显诱因就发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而且治疗此病注重身心合一,形神一体,标本兼治,对系统治疗此类疾病大有裨益,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治疗此病的新思路。

[1]吴冉冉,齐向华.从情志论治口僻新释[J].四川中医,2015,33(4):27-28.

[2]王庆其,王秀薇,王少墨,等.亨特氏综合征教学查房实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12-14.

[3]白一辰.从五脏论治神志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4):70-72.

[4]张常青,陈有明.《黄帝内经》七情学说初探[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30-33.

[5]刘兵,杨芳.“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治疗不寐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63-165.

[6]车思阳,张艳,冯志强.《四圣心源》惊悸辨证失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2):25-27.

[7]牛俐,杨照东.抑郁性神经症的中医辨治[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3):39-40.

[8]陈瑜.中医古籍“劳心致病”病机治法举要[J].中医药信息,2013,30(5):3-6.

[9]牛鹏飞,彭伟.浅谈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之精神萎靡状态的内涵[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138-139.

[10]樊瑞震,崔莎莎.安神药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43-144.

[11]张建逵,窦德强,王冰,等.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181-1183.

[12]施学丽,郭超峰.合欢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2):30-32.

[13]来春茂.越鞠丸临床运用经验[J].新中医,1974,6(5):35-37.

[14]顾宝东,丰广魁.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J].吉林中医药,2014,34(1):4-6.

[15]王新志,许可可.虫类药治疗中风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5,34(7):526-528.

猜你喜欢

五脏面瘫经络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