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籽油酸制备C21二元酸及其衍生物性能的研究

2018-01-22许虎君曲寒洛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中国油脂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亚油酸丙烯酸表面张力

杨 阳,许虎君,曲寒洛,孟 芳 (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为1 493.1万t,连续5年增长,并连续4年刷新历史纪录[1]。许多油脂加工企业积极探索油菜籽的深加工,制备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2]。

C21二元酸在室温下为黏稠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酯和卤代烃等有机溶剂,其盐类水溶性好,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溶能力强[3]。这种长碳链的二元酸有两个羧基,可以进行典型羧酸所特有的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其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阔[4-5]。

目前,C21二元酸的制备一般由亚油酸和丙烯酸在催化剂条件下通过Didels Alder加成反应制得,采用碘为催化剂,其作用是使亚油酸双键共轭[6-7]。工业上,C21二元酸在美国West Vaco公司已经工业化生产,其采用的原料为妥儿油脂肪酸(亚油酸含量50%左右)[5],而国内尚未有企业生产,所需产品完全依赖进口。本文以菜籽油酸为原料,通过反应得到C21二元酸,经过提纯、中和制备C21二元酸钠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菜籽油酸,由岳阳成成油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碘、丙烯酸、硫酸为分析纯,甲醇、正己烷为色谱纯,去离子水。

1.1.2 仪器与设备

FA1104分析电子天平;2XZ-4型旋片真空泵;BL-200ML微型不锈钢高压反应釜;ZNCL-T智能磁力(加热套)搅拌器;PM-3J型精密麦氏真空表;OCA-40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北京东方德菲仪器有限公司;GC9790气相色谱仪,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MALDI SYNAPT MS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美国沃特世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C21二元酸的制备[8-9]

取100 g菜籽油酸与一定量的催化剂碘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气体。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升温至150℃,恒温0.5 h;再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酸,升温至一定温度后,恒温3 h。待反应釜温度降低至50℃左右时,取出样品,备用。

1.2.2 C21二元酸纯化

取100 g得到的C21二元酸粗品于三口烧瓶中,组装减压蒸馏装置并接入麦氏真空表,用智能磁力(加热套)搅拌器对烧瓶加热升温,在搅拌子高速搅拌下使用旋片真空泵将蒸馏装置抽真空。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分馏出各个组分。

1.2.3 组成分析[10-11]

分别对各组分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分析,确定反应转化率,再将纯化后的产物进行质谱检测分析。

甲酯化:称取0.1 g样品于小试管中,加入4 mL的1%硫酸-甲醇溶液,放入70℃水浴恒温0.5 h,取出小试管加入1 mL的正己烷,振荡混合均匀后静置3 min,取上清液用于GC测试。

GC条件:FFAP色谱柱(6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氮气,柱前压0.14 MPa;氢气压力0.1 MPa;空气压力0.03 MPa;柱箱温度210℃;检测器温度300℃;汽化室温度300℃。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MS条件:电子轰击(EI),电离能70 eV,离子化温度200℃,传输线温度250℃,检测器电压1 500 V,发射电流150 mA,扫描范围(m/z)100~620。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样品质量浓度0.1 g/L,对其进行质谱表征。

1.2.4 C21二元酸钠的制备

配制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一定量的经过减压蒸馏得到的纯净C21二元酸缓慢加入,并搅拌均匀,最终得到30%的C21二元酸钠溶液。

1.2.5 表面张力的测定

将C21二元酸钠配制成系列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298.15±0.1)K下采用悬滴法测定其平衡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数(lgc)的变化曲线,曲线拐点对应溶液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12-14]。

2 结果与讨论

2.1 C21二元酸制备单因素优化实验

菜籽油酸原料经气相色谱分析可知,混合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硬脂酸3%,油酸63%,亚油酸32%。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以通过气相色谱检测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了碘加入量、丙烯酸加入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1.1 碘加入量的影响

碘作为催化剂,其加入量影响亚油酸的共轭化程度,并进而影响加成反应合成C21二元酸的转化率。固定反应温度240℃,亚油酸与丙烯酸的摩尔比1∶1.2,考察碘加入量(以质量比表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碘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

注:质量比指亚油酸与碘质量比,摩尔比指亚油酸与丙烯酸摩尔比。

由表1可知,碘加入量由1∶0.000 5增加到1∶0.002,产物中亚油酸含量迅速降低至0.8%,这是因为随着碘加入量的增加,原料中亚油酸更多地被转化成共轭亚油酸,从而发生反应。当碘加入量增加到1∶0.002时,亚油酸基本被完全反应,继续增加碘加入量亚油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且反应产物色泽会明显加深。故碘加入量选择亚油酸与碘质量比为1∶0.002。

2.1.2 丙烯酸加入量的影响

设定碘加入量(质量比)为1∶0.002,反应温度240℃,考察丙烯酸加入量(以摩尔比表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丙烯酸加入量由1∶1.05增加到1∶1.2 过程中,产物中亚油酸含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丙烯酸沸点141℃,而反应温度240℃,导致作为反应物的丙烯酸汽化与菜籽油酸原料接触不充分,且高温下丙烯酸容易发生自聚,因此增加丙烯酸的加入量可使反应更加充分。当丙烯酸加入量为1∶1.2时,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为0.3%,继续增加丙烯酸的加入量,亚油酸含量基本不变。综合考虑,丙烯酸加入量选择亚油酸与丙烯酸摩尔比1∶1.2。

表2 丙烯酸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

2.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设定碘加入量(质量比)为1∶0.002,丙烯酸加入量(摩尔比)为1∶1.2,考察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表3可知,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大,当反应温度分别为210℃和220℃时,产物中亚油酸含量很高,反应基本未发生。而反应温度升高至240℃时,产物中亚油酸含量迅速减少至0.1%,反应完全。这是因为共轭亚油酸与丙烯酸发生的Didels Alder加成反应条件十分苛刻,反应温度未达到条件时反应进行缓慢。综合考虑,选择反应温度为240℃。

由菜籽油酸制备C21二元酸的最佳条件为亚油酸与碘质量比1∶0.002,亚油酸与丙烯酸摩尔比1∶1.2,反应温度240℃。在最佳条件下,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低于1%。经3次重复实验验证,产物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4%、0.7%、0.3%,故该实验条件稳定可靠。

2.2 产物的组成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条件下制备C21二元酸,将得到的粗C21二元酸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在残压266 Pa下进行分馏,180℃时得到第一馏分,200℃得到第二馏分,将第二馏分再次减压蒸馏,得到200℃的馏分样品。

甲酯化的菜籽油酸原料及产物第一馏分所得的气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料和产物第一馏分的气相色谱图

由图1可知,反应后,保留时间在24.82 min的亚油酸峰消失,而保留时间在22.05 min的油酸峰明显升高,说明亚油酸基本被完全反应,相应的油酸含量提高。

产物蒸馏后得到200℃馏分样品的质谱图如图2所示。

图2 产物200℃馏分样品的质谱图

由图2可知,m/z351.3处为[M-]分子离子峰;由于C21二元酸有两个羧基不稳定,其中一个羧基容易失去一分子的CO2,得到m/z307.3处为[M--44]的峰;或者其中一个羧基形成钠盐,得到m/z373.3处为[M-+22]的峰;或者其脱去一分子的H2O,得到m/z333.3处为[M--18]的峰。其他基本无杂质峰出现,说明得到了C21二元酸,且样品较纯。

2.3 C21二元酸钠的表面化学性能

采用OCA-40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试了C21二元酸钠在(298.15±0.1)K下γ-lgc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表面张力(γ)随浓度(c)的增加而降低,当表面张力达到最小时,C21二元酸钠在水的内部聚集成胶束,其表面张力不随浓度改变。根据图3曲线,可知C21二元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75×10-3mol/L,表面张力可达37.98 mN/m,同时可求得纯水表面张力降低20 mN/m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9.33×10-4mol/L,此值与具有同样尾基链的传统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钠(临界胶束浓度2×10-2mol/L、表面张力37.5 mN/m)[15]相比,表现出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相当的表面活性。

图3 C21二元酸钠的γ-lgc曲线

3 结 论

以菜籽油酸为原料,通过Didels Alder加成反应制备C21二元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亚油酸与碘质量比1∶0.002,亚油酸与丙烯酸摩尔比1∶1.2,反应温度240℃。在最佳条件下,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低于1%,反应得到了较纯的C21二元酸。

采用悬滴法测定C21二元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为5.75×10-3mol/L,表面张力为37.98 mN/m,与月桂酸钠的性能相当。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关注C21二元酸钠的提纯和各项性能,进一步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探究其应用性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 王晓辉. 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3] 厉秋岳, 陆守诚. C21二元酸的研制[J]. 中国油脂, 1988,13(5): 12-20,25.

[4] 张树林, 赵地顺. C21二元羧酸及衍生物的工业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 1995(3): 26-30.

[5] WARD J R, FORCE C G, BILLS A M, et al. Industrial utilization of C21dicarboxylic acid[J]. J Am Oil Chem Soc, 1975, 52(7): 219-224.

[6] WARD B F. Process for making a methacrylic acid adduct of linoleic acid and product: US3899476[P]. 1975-08-12.

[7] 安腾奇, 成取林, 余成山,等. 溶剂结晶和尿素包合法提高油酸纯度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6, 41(9):64-68.

[8] 谢文磊, 王宏雁. 由蓖麻油合成C21二元酸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 2002(2): 23-25.

[9] VIJAYALAKSHMI P, SUBBARAO R, LAKSHMINARAYANA G. Preparation and surface-active properties of the sodium soaps, mono- and diethanolamides and diol and triol sulfates of cycloaliphatic C21di- and C22tricarboxylic acids[J]. J Am Oil Chem Soc, 1991, 68(2): 133-137.

[10] 郝希成, 汪丽萍, 张蕊. 菜籽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J]. 中国油脂, 2011, 36(6): 68-71.

[11] 阮征, 吴谋成, 胡筱波,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 2003, 28(2): 55-59.

[12] 朱云云, 周长山, 林清枝.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20(S1): 141-142.

[13] 赵国玺, 朱步瑶.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4] 许虎君, 吕春绪, 叶志文. 一类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9(1): 62-65.

[15] YOSHIMURA T, ESUMI K. Synthesi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amide groups[J].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4, 276(1): 231-238.

猜你喜欢

亚油酸丙烯酸表面张力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美观性提高的方法
亚洲将引领全球丙烯酸产能增加
滩羊肉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
4种槭树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浅析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
神奇的表面张力
改良的亚油酸—硫氰酸钾显色法在抗氧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丙烯酸盐在地铁车站沉降缝渗漏水治理中的应用
神奇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