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班通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应用

2018-01-21崔丽男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班班通理论应用

崔丽男

[摘 要]班班通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使用工具,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班班通应用于课堂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成效。文章阐述了班班通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对班班通在实现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短板、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课内外知识链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班班通;课堂教学;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56-02

大数据时代,我们呼唤科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生的效能,为教育发展提供便利。目前,班班通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方式与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合理运用班班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遵从学生发展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育目标。

一、班班通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班班通作为现代科技的一种载体,与课堂融为一体,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作为技术手段,它产生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有理可依,从理论视角出发,可以探寻班班通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对未知领域的接受空白区,原有知识不能和所学知识有效衔接。通过班班通的动态画面、直观影像资料、模拟实验及其他功能等,缩短了学生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和把握知识,生成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潜能得到挖掘,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分成八个范畴,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智能。以上八项智能作为学生智能的基本方面,应得到教育的关注。利用班班通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扩展想象空间,促进立体思维的构建,理清知识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多学科知识互嵌的逻辑关系,也能通过感知音乐的音调、节奏、旋律,提高学生认知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班班通辅助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进行,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促进学生智能多元化发展。

二、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班班通进入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科技融入课堂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弥补单纯课本教学的短板,使理论知识跟实践有效结合,跨越课本内容与超链接资料互通等。班班通的应用,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认知能力。

(一)班班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班班通的不同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借助教学工具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字、词是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利用班班通汉字字典功能,将字、词的读音写法展示出来,让学生养成随即查生字、懂字义、会书写的好习惯。同时也可罗列出形近字,通过比较辨别出易混淆字的不同,再利用班班通进行测试练习,加深印象,避免出错,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班班通弥补课本平面化的短板

系统的课本内容以平面字和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知识具有立体性,需要学生构建立体思维,这样在书本和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脱节。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立体转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课本中的大气循环平面图通过班班通以三维动态图的形式展现,学生看到气流的动态流动,真切地感受到大气从赤道受热上升,流向地球两极,到两极后遇冷下降回赤道的过程。形象动态的大气循环被得到有效认知,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理现象。

(三)班班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中使用班班通,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可以利用班班通“资源栏—相关化学—学科仿真实验”的功能,演示水的沸腾。将实验所需器件单品一一取出,按实验步骤进行组合(可小组合作完成)。器皿中产生气泡,水沸腾的声音传出,这个实验就被模拟出来了。学生在无实物条件下模拟实验,培养了思维和动手能力,为操作真正实验奠定了基础。

(四)班班通构建课内外知识链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有效进行的保障,面对有限的课本内容,教师需要丰富资源,扩充知识库,增加信息量。当教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思维延伸出课外内容,利用班班通的及时性、补充性、辅助性,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域,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散文《春》时,利用班班通的即时取景功能,将储存的春季背景投放出来,摄取学生在背景中的照片,以幕布的形式展现,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联想,对文章句段的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创设多种情境,增强了事物的感染力,使学生深入感知教学内容。班班通素材库中的图片、视频、影音资料等,将室内课堂与室外事物构成链接,学生虽在固定的区域内,但思维跨越到空间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包涵很多功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授课工具:聚光灯、荧光笔可用来标记重难点,加深学生记忆;录制微课方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随时拍下学生测试结果或创新成果传到班班通上进行批注点评;选择、利用资源库中丰富的素材和题源;远程教育系统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线下指导;等等。教师要将班班通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班班通带来的资源共享,发挥班班通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构建高效课堂。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师应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利用其各项功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京生.合理运用班班通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51.

[4] 黃瑞英.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5):28-29.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班班通理论应用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