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英语班主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1-21陈婷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渗透

陈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教学的有效性、德育渗透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农村初中英语班主任要对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究,根据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方法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班主任;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50-02

一、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及问题

农村初中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例如智力、情感、素质和兴趣差异等,这些差异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罗江柏,2015)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在英语学习方面辅导孩子。有些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于为生计奔波,忽略了对孩子学习及成长的关心和教育,很多人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对孩子陪伴上的亏欠只好在物质上给予弥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滋长了孩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思想,乱花钱、爱攀比,沉溺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游戏中不可自拔。学习方面自然懒惰,不自觉,上课不专注,作业瞎糊弄。部分学生甚至抱有读书没有用的思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些学生因为在情感方面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还会出现心理异常、品行偏差的现象。

笔者所在学校的班级都是每班五十个学生左右,一位英语教师要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以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所以总共带大约一百个学生。学生人数众多再加上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有细致清晰的了解,更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学困生“成了课堂的看客,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直接从学优生那儿获取信息,合作意识淡薄,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两极分化严重”。(刘东雪,2017)有的学困生同样也是德困生,他们素质不高,不遵守课堂纪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候还需要进行纪律教育,维持课堂秩序。

二、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古人云:“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一个人的学业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的缺陷却可能贻误他一辈子。”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多。”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每个教师所肩负的光荣使命,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更是不可或缺。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学科都负有教育的双重任务”(潘金霞,2016),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之外,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去发现和探究周围的事物,合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怀,优秀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德育工作是将个人、社会和教育三维综合于一体的教育工作,而实施德育是改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赵惠芳,2016)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才能与品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

(一)课余时间和班会课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吴东辉,2009)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穿着及言行。教师工整优美的字迹、条理清晰的板书、踏实认真的敬业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礼貌,请学生帮忙、向学生借东西时我都会说“谢谢”,走路不小心碰到学生我也会说“对不起”,在走廊上行走时,若是有学生挡在我前面,我会礼貌地说一声“请同学们让一下。”教师在言行方面给学生做了好榜样,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早读课之前,班主任教师提前到教室组织和督促学生读书,这一行为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提前到教室,不仅体现了教师严守教学纪律的品格,而且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感情;组织学生早点读书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奉献精神,同时也体現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这样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可以反复向学生传递尊重他人、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心理暗示”,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并将这些“心理暗示”内化成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亲师性,若他们对该门功课的教师很欣赏,也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这门课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格外重视这门课,日常学习过程中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学好该门功课。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深入学生,观察学生,通过与学生谈心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在学生遇到挫折而沮丧难过时,应当及时给予安慰,陪伴他们,开导他们。有一次在食堂时,我正好遇到一名学生独自一人吃饭,就坐到她对面,陪她一起吃,跟她聊了很多,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后来她在英语学习方面比以前更加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全民阅读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应该带头多读书,读好书,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这样教育学生时才更有说服力。这学期我在班会课时安排了一个“读书分享”活动,每一次班会课都站在讲台前给学生介绍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读一些其中的精彩片段。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主要有两个:①我班很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有点害羞,所以我想锻炼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和胆量;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QQ、微信、家校路路通为教师和家长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等情况。我建议家长多陪陪孩子,做到工作和关心孩子两不误,并适时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提醒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英语口语作业,多听多读多说,打好英语基础。

(二)英语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依托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英语教材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教科书的编写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教材中有些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的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爱护动物、遵守社会公德等思想。例如7B Unit 2 Neighbours旨在教育学生平时与邻居相处要互帮互助;Unit 7 Abilities旨在教育学生要有爱心,乐于助人;Unit 8 Pets旨在教育学生要照顾好自己的宠物,善待动物。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丁红梅,2012)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上的德育点,对教材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在“智育”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道”,内化成自己的品德。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自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学生,而是耐心给予及时的开导和帮助,使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

在课堂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英语合作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表达水平等,把学生按照优差结合的原理将整个班级分成了一些英语学习小组,学优生带领和监督学困生的朗读、背诵、对话练习,积极帮助学困生成长、进步,学期末还会评选出优秀小组,并颁发一些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班级整体也取得了进步。学生在团结协作、互助学习中培养了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实现了从重视自我到关心他人的转变。

(三)课外活动是德育渗透的有益补充

德育渗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写英文倡议书组织图书募捐活动,把书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英文手抄报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校的英语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例如在“英文影视欣赏”社团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电影。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地道的发音,也能陶冶情操,领悟哲理。“三言社”是运用普通话、方言、英语三种语言进行剧本表演的社团,在表演中,学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感受了不同语言的融会和谐及其各自的独特魅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营造英语道德教育环境是德育渗透的必要补充。”(胡叶飞,2010)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總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英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英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运用能力和道德素质,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勤于思考,坚持不懈。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循序渐进,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定能够实现英语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双丰收。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东雪.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华少年,2017(21):57-58.

[2] 潘金霞. 从一节公开课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J]. 校园英语,2016(9):203-204.

[3] 赵惠芳.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知音励志,2016(14):173-174.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德育渗透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