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冠心病患者家属CPR急救培训现状与展望
2018-01-21唐士入殷素芬李亚瑾
唐士入 张 怡 李 蕊 殷素芬 李亚瑾
冠心病(CHD)已成为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60%的冠心病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2],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脏骤停[3]。据报道,80%的心跳骤停发生于院外,其中67%有目击者,而72%的目击者为患者家属[4,5]。冠心病作为最常见的院外心脏性猝死病,病死率可达53.07%[6]。因此,在急救人员到达抢救现场前,其家属能第一时间进行CPR,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7]。对一些经济体相对于发达的国家而言,突发事件的应对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8]。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冠心病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的急救培训现况作一综述。
1.国外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培训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就对家属开展CPR培训。大多研究表明,大多数医生,尤其是心脏病专家认为有必要教患者家属CPR急救知识和进行技能培训,但往往只有少数医生将在患者和家属就诊过程中提出建议,这很大程度上和医生担心家属不能精确实行CPR而耽误病情的专业顾虑有关[9~11]。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推广公共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12],在民众的院前急救训练上,规定了大中学校师生、司机、警察、消防队员接受心肺复苏的训练,规定1/3以上的公民必须掌握院前急救技术[13]。美国的考试标准是基于美国国家医疗救护员注册处的标准制定,其考试被美国46个州作为确立使用认证水平的唯一依据[14]。第一目击者如果被美国国家医疗救护员注册处认证,就被称为被认证的第一急救目击者[15],美国心脏协会每年约训练大约500万人[16]。美国现已训练了7000万名的“第一目击者”[17]。虽然在美国等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下时接受CPR培训的人数达到了7000万人,但心脏病患者的家属仍然没有被社会重视,仍有许多亲属失去了现场救护的机会[18]。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公民和警察进行急救知识的宣教,使所有人都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所有从事营救工作的人都必须有12周的专业训练[19,20]。在悉尼在20个人中便有1人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新加坡每8人中便有1人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在瑞典[21]45%的民众参加过急救培训,波兰[22]大约75%的人参加了急救培训。在日本,开展全民教育,设立“急救日”和“急救医疗周”,并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来达到全民普及的目的。
2.国内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培训
我国公众急救技术的现状不容乐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很低,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掌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现场急救措施的人为12.50%[8]。根据北京晨报的报道[23],2007年每150位北京市民中仅有1人掌握急救技术,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陈建华[24]、邹晓平[25]等学者对公众“120”急救电话知晓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只有50.4%的市民知道急救电话号码为”120”。郭荣峰[26]对上海市10415例猝死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目击者胸外心脏按压率仅为0.76%~4.88%,远较国外发达城市的20.6%~32.0%为低。戴臻[27]等对嘉定某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评估,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胸部不适时,现场目击者不应该自行护送患者到医院,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紧急拨打电话120,可是调查发现居民的知晓率仅仅为32.7%。我国已经参加过CPR培训的民众仅为1000万(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28]。
3.目前对患者家属急救培训存在问题
3.1 冠心病急救知识普及不足 目前国内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病区内的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或是家庭成员通过媒体媒介获取相关知识,调查发现,家属对于急救知识的获取途经分别为:医护人员宣教(38.40%),新闻媒体(27.32%),网络(11.68%),社区宣传(9.20%),报刊书报(8.10%)[29]。社区宣传这一块很好的媒介没有被充分利用,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身临其境的模拟实习。
3.2 缺乏重点人群培训 目前冠心病患者家属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Richman等[30]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小组选取了51名年龄在54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发现,88%的老年人均参加过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培训,但仅仅29%的老年人能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虽然大多数老年人都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但他们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常常忘记关键步骤,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和保守思维有关。因此,尽管国外有十分全面的体系及培训,很多大众都接受了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的培训,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效果的,在紧急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开展重点人群的急救培训至关重要。
3.3 培训内容缺乏标准化 我国在民众的紧急救护培训中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法。目前,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都肩负着训练民众的责任,二者在培训教材和方法以及培训对象、师资和资证的选择上均存在差别[31]。
4.我国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培训展望
4.1 重视冠心病患者家属重点人群的急救培训 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已有不少学者开展对冠心病患者家属的急救培训,唐兆芳[32]等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发现患者家属对CPR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培训效果均较满意。
4.2 培训流程应规范化 未来应研究冠心病患者家属能够实施CPR的规范化流程,冠心病是社区中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冠心病患者以及家属应是社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社区应定期开展初级心肺复苏知识讲座,或在家庭医生与护士出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当面指导,其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影音或者实际徒手操作等,医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参与。
4.3 重视实效,采用有效培训方法 我国现阶段已十分重视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而且不断借鉴权威经验和方法。冠心病患者家属的急救培训已刻不容缓。张加荣等[33]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简单可行,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并可迅速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34,35]。当前我国虽然没有标准化的培训模式与方法,但通过不断地实践并从中借鉴国外急救培训的优势和经验,也将有利于我国家属急救培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