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1徐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萎缩性幽门

徐海英

(汪清县中医院 脾胃科,吉林 汪清 1332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以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等范畴[1]。西医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因而主张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但对部分患者无效,且复发率较高,会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2]。本研究为确定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抗氧化以及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抗氧化以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联合健脾益胃汤治疗,现报道2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84例,均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已经电子胃镜检查、病史询问等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心等脏器损伤者、高龄人员、过敏体质者以及接受过可能影响效应指标的治疗者,本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抽签方式将上述84例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42例。其中,研究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63.98±3.65)岁;病程是2~23年,平均病程是(16.98±2.75)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为37~76岁,平均年龄为(63.99±3.63)岁;病程是3~23年,平均病程是(16.95±2.77)年;2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性别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氧化、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①抗氧化治疗:取50 mg维生素E、100 mg维生素C,每日3次;同时,取β-胡萝卜素15 mg,每天口服1次;②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取1000 μg阿莫仙(企业名称: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规格:0.25 g×24 s;生产批号:20150114)、500 mg克拉霉素(企业名称: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g×6 s;生产批号:20140517)、20 mg洛赛克(企业名称: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7 s×2板;生产批号:20150823)治疗,每天2次。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胃汤治疗,药方如下:炒山药30 g、白花蛇舌草30 g、桂枝10 g、党参20 g、焦山楂15 g、佛手15 g、白术12 g、白芍15 g、沙参10 g、乌梅10 g、麦冬10 g、桃仁10 g、川芎10 g、红花8 g、甘草3 g;清水煎煮,每次400 mL,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3个月,期间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其过度劳累,并禁食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1.3观察指标:①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以及胃镜检查结果,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②根据实验室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

1.4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电子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电子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病变明显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经电子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病变毫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数据均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共42例,显效者35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97.62%;对照组患者共42例,显效者14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78.57%;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265,P=0.007)。

2.2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治疗组患者共42例,幽门螺旋杆菌转阴者40例,其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是95.24%;对照组患者共42例,幽门螺旋杆菌转阴者32例,其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是76.19%;2组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222,P=0.013)。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以胃黏膜腺体萎缩、消失等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炎症性病变,若不加以控制,可进展成重度或者中度的胃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症,是癌前病变征兆[5]。鉴于此,临床上应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予以积极治疗,避免其进展成胃癌,并据此改善患者预后。经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是因饮食不节、饥饱失衡、脾胃受损等影响其各项循环,导致其无法有效排出体内浊气,最终因浊气滞留于体内所致[6]。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情志不调、肝脏功能疏泄不佳、胃部受损等情况,因胃部脉络长期未能充足濡润,引发胃黏膜萎缩,最终形成难治之症。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虚实夹杂之证,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脉络淤血,应以健脾益胃、通络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研究即建议在抗氧化、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胃汤。药方中的山药、白术和党参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之功效,而健脾益胃为治本;麦冬、沙参柔润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甘草、白芍可缓急止痛,而乌梅甘酸,可滋养胃体,并有化阴作用,可避免阴柔之品所致的气机腻滞,加上佛手引导气血,可调和脾胃;桂枝能温经通阳而红花、桃仁有通络活血作用,而川芎作为血中气药,配合红花、桃仁可实现通络活血功效;白花蛇舌草有解毒清热作用,有抗菌消炎、驱散淤血、提升免疫力效果。上述药物混合应用,有滋养阴胃、健运脾气、通络活血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62%,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是95.24%,较对照组的76.19%高,P<0.05,充分证明了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萎缩性幽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