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罗培南非敏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2018-01-21代楠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烯酶培南青霉

代楠楠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门诊药局,辽宁 盘锦 124000)

现阶段,临床在对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展开治疗时,通常采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大量使用此类药物,使得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日益流行。在此种形势下,肺炎克雷伯菌(KPN)作为院内感染一项重要的病原菌,也逐渐产生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多重耐药菌株,极大程度上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5例术后感染发热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15株产碳青霉烯酶KPN菌株为例展开探究,并对患者的临床抗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为8例和7例,年龄为1~72岁。结束手术后,患者均出现了发热症状,对其进行血培养,并分离出了15株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鉴定,均为KPN。

1.2方法

1.2.1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对KPN菌株展开药敏试验,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来对结果进行判读。其中,药敏板由珠海迪尔生物技术公司生产;试验质控菌株则由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生产,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与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2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采取CLSI推荐的改良Hodge法来对菌株内的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试验试纸为OXOLD公司生产的10 μg美罗培南纸片。具体操作为:在MH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经10倍稀释以后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悬液,待平板干燥5~10 min以后,将一片美罗培南的纸片贴在平板的中央。随后借助拭子或是接种环,将平板上3~5个过夜生长的待测菌菌落挑取出来,并从纸片的边缘开始,沿着平板的边缘划直线接种,在35 ℃左右的环境下培养15~20 h。如果待测菌菌株的接种线与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的交界处出现了向着抑菌圈内增强生长的情况,那么就表明菌株产生了碳青霉烯酶。

1.2.3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检测法:MBLs主要采取IMP-乙二胺四乙酸(EDTA)纸片法进行检测。IMP纸片由OXOLD公司生产,如果滴加了EDTA纸片的抑菌环直径比没有滴加EDTA的纸片要超出7 mm及以上,那么则表明这一菌株极有可能产生了MBLs。

1.3临床治疗方法:在术后发热时,根据临床经验对所有患者展开抗生素治疗。待患者血培养的结果出来以后,再与其临床表现相结合,并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当患者的临床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液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性粒白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比例处于正常状态,则可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2 结 果

2.1药敏试验结果情况: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来对KPN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发现阿莫西林/棒酸的MIC值>31/15,耐药表型为耐药,这一结果表明菌株产生了无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MIC≤1)、阿米卡星(MIC≤31)等,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敏感;对于美罗培南(MIC>3),12株表现为耐药,3株表现为中介;对于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合剂,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MIC>31/15)、庆大霉素(MIC>15)、哌拉西林(MIC>63)、氨苄西林(MIC>31)、氨曲南(MIC>7)等,菌株均表现为耐药,而对于头孢吡肟(MIC≤17)这一四代头孢菌素,则未出现耐药的菌株。此外,左氧氟沙星(MIC≥2)、环丙沙星(MIC≥2)以及四环素(MIC≥4),表现为耐药或敏感;美满霉素(MIC≤7)表现为敏感-中介。

2.2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结果:所有KPN菌株经改良Hodge法检测,发现其碳青霉烯酶试验呈现阳性。以稀释法药品检测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菌株的耐药性与MBLs相似,15株KPN菌株的MBLs试验结果呈阳性。

2.3患者的治疗与转归情况:从医院多个科室中选取的15例患者,其在血液细菌培养的结果出来之前,均接受了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除2例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3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外,其他均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纳治疗。药敏结果出来后,行肺癌手术的58岁男性患者,其药敏结果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进而采用此药继续展开为期10d的抗菌治疗;行肺癌手术的57岁男性患者与心脏搭桥术的61岁男性患者,其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纳治疗有效,因而没有将药物更换,继续展开了为期7 d与13 d的抗生素治疗;原发疾病为风心病的56岁女性患着与行心脏移植术的60岁女性患着,由于其还感染了念珠菌,因而同时接受氟康唑治疗。其余10例患者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后,均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接受为期3~6 d的药物治疗后,这10例患者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3 结 论

现阶段,临床对于如何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来治疗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感染的患者,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其中,能否继续使用某类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争论的主要焦点[2]。临床在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情况时,一项独立参考指标即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受性,然而,对于感染药敏实验结果为敏感的产MBL菌株的败血症,碳青霉烯类药物依然可产生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以CLSI推荐的标准为依据,针对产MBL分离菌株,需将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测定出来,临床便可采用这些药物来治疗感染了上述菌株的患者。在本实验中,通过检测产MBL的KPN菌株,发现其对于美罗培南这一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虽然在耐药与中介之间,但是以当前采用的药敏试验标准来看,其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依旧表现为敏感,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种类不同的碳青霉烯酶则有着不同的水解活性。

本实验中提取的15株产碳青霉烯酶的多重耐药KPN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均呈耐药,而对四代头孢吡肟未出现耐药情况,改良Hodge试验也表明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因而推断此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要比美罗培南更弱。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此克隆菌株没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达。

本组行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了感染发热的情况,在发热时采集了他们的血液,展开细菌血液培养,与此同时,对其展开抗生素经验治疗。待培养结果出来以后,调整了大多数患者使用的药物,由于患者来自的科室不同,病情也不一样,有的还感染了念珠菌,因而无法统一临床治疗方案。但是总体分析,对于此次产碳青霉烯酶KPN菌株感染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获得最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体现在患者的治疗时间最短。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有一例死亡。这一结果说明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来治疗产金属型碳青霉烯酶多重耐药KPN菌株感染,依旧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综上所述,针对产碳青霉烯酶多重耐药KPN败血症患者,主要是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判定能否继续采用某类抗生素药物,而与是否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猜你喜欢

烯酶培南青霉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东莞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