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
2018-01-21吕雁琴
吕雁琴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大同037000)
黍子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朔州,内蒙集宁、鄂尔多斯、乌海以及陕北等干旱少雨的山区或丘陵地区,抗旱能力强,是旱作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其他大田主产作物因旱灾无法播种或大量缺苗时,改种黍子是抗旱救灾的重要选择。
黍米磨成面粉,俗称黄米面,性黏,经过蒸制以后可以做成北方人俗称的“黄糕”,也称“素糕”,软绵可口,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填入豆沙、红糖、土豆泥、韭菜鸡蛋等馅料,用胡麻油炸制成金黄色的“油糕”食用,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百吃不厌的一种主食。“糕”谐音“高”,“油糕”被寓为“步步升高”,经常被用作过节或结婚时必备的一道主食;黍米加入红枣、葡萄干、青红丝、核桃仁还可以蒸制成年糕,洒上白糖后,俗称八宝饭,被寓为“甜甜蜜蜜”,也是当地结婚时的一道主食。黍米作为主食,食用区域主要集中在晋北、冀北和内蒙沿长城一带;作为原料,陕北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等市县还常常用黍子酿制米酒。
黍米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活血等食疗价值,品质优于小麦、玉米。黍子亩产一般在200-250 kg左右,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肥。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同市历代劳动人民探索出以施用有机肥、深耕细作、轮作养地、保持水土为主要内容的黍子有机旱作栽培技术,有效抵御了干旱,实现了对山丘区瘠薄耕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在大同市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背景条件下,大力挖掘黍子传统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
黍子是单子叶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耐干旱,叶子细长而尖,叶片有平行叶脉,子实有黄、白、红、紫等颜色。籽粒脱壳即成黍米,呈金黄色,又称黄米。
黍子生育期较短,全生育期只需达到1800℃以上积温即可。黍种吸收水分达到自重的1/4以上、温度达到8℃以上就能发芽,适宜温度20-30℃,最高温度35℃。发芽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减,8℃左右需要10-15天、15℃左右约需5天左右、25℃左右仅需3天左右即可发芽[1]。
黍子叶片较少,植株较矮,属短日照作物,耐高温;黍叶气孔少而小,蒸腾系数小,耐旱。从分蘖到抽穗到灌浆需水量较多,在此期间如遇干旱,会造成减产。
二、轮作养地
黍子不能连作,连作容易造成幼苗悬空、蜷曲,缺苗断垄,同时增加感染黑穗病的几率;还容易导致野草丛生、蒿黍混杂,从而造成减产。黍子前茬宜为马铃薯、胡麻、豆类等肥茬。轮作顺序以马铃薯、胡麻、黍子、豆类为好,可以达到合理用地养地,减少病害的目的。
三、秋耕冬磙
黍子对耕地的要求不高,可肥可瘦,水肥条件好产量高、水肥条件差产量低。黍地一般应选在向阳的耕地,在山丘区旱地应避免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种在背阴的耕地。由于提高地温利于黍子生长,而秋耕比春耕更能有效提高地温,故预备下年种黍的耕地最好进行秋耕,在连作的耕地还应进行秋深耕,中耕应锄地两次。为了增强保墒作用,传统整地方式还有三九磙压、早春耙耱之法,即在三九天磙压二次,使表层土壤细碎;在早春土壤解冻至一寸左右时耙耱,以切断土壤毛细管蓄水保墒。
四、选用优种
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品种
大同市无霜期100-156天左右,黍子品种生育期应在95-105天之间。主要品种有大红袍、金疙瘩、大黄黍、大白黍、灰瓦黍、小红黍、小白黍、小黑黍,以及晋黍系列等。黍子品种不能在当地多年使用,一般只能连续种植两年,换种距离应当超过种植地块20华里以上,只要生育期符合既定范围,调种距离越远越好。好品质黍子做成的黄米糕色泽鲜黄、熟后软绵、口感爽滑;品质退化黍子做成的黄米糕色泽暗黄、熟后发硬、口感粗涩。目前由山西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晋黍4号、5号、8号、9号表现优异,生育期约在95天-105天左右。其他各地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也很多,只要是没有病害,其品质与正规品种并无本质区别,甚至可能品质更好[2]。
2、种子处理
(1)晒种,减少病害
自留种可在秋收后将整个谷穗挂在通风干燥的屋檐下,待到春季用种再取下使用。调换种可以放在太阳下晾晒2-3天左右,以提高发芽率,防治黑穗病。黍种晾晒在竹席或草席上为佳,厚度宜在2-3 cm左右,并注意上下翻动。不能放置在水泥地、铁板上以防烧伤种子。
(2)精细选种,保苗全苗壮
晾晒前后,用簸箕或者筛子去除混杂在黍种里面的秕子、杂质。
五、配方施肥
黍子是典型的耐旱作物,但在水肥充沛的地块就会猛长,杆高以后遇大风降雨容易出现倒伏现象,还容易晚熟从而遭遇早霜冻害。大同市黍子传统种植较为粗放,只为劳动简易,不求产量高低,一般利用前茬作物施肥多的优势再适当施用有机肥即可。
可大致参照下列旱地施肥方案:不施任何肥料,除去鸟害因素,春种秋收一般亩产在100 kg左右;施用农家肥750 kg、复合肥15 kg、尿素4 kg,产量约在200 kg左右;施用农家肥1500 kg、复合肥20 kg、尿素7.5 kg,产量约在300 kg左右。上年施的农家肥由于有后效作用可抵相同数量的农家肥。近年来,由于施用化肥简单易行,再加上农村劳力多为老年人,农家肥的施用量大幅下滑,甚至不施农家肥。一般来说,每亩仅施20 kg复合肥、7.5 kg尿素即可,正常年景亩产约在250 kg左右。
六、适时播种
黍种不耐寒冷,播种较其他大田作物迟。一般在立夏前后,土壤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才是最佳播期。亩播量1 kg左右,播深0.03 m左右,墒情好时播种,墒情差时适当深播。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深度接触,以尽快吸收土壤水分萌发出苗。播种时要注意遵守“土壤干种湿不种”的原则,特别是不要在刚下完雨后土壤温度较大时播种,否则出苗虽快但苗弱,一遇干旱便会枯苗。黍子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方式,行距0.30-0.45 m左右,株距0.12-0.15 m左右。
七、田间管理
1、苗期
锄地主要起到除草、松土、促进根系深入土层的作用。3-4片叶时第一次锄地,下锄宜浅,以3-5株为一组进行间苗作业;6-7片叶子时第二次锄地,下锄宜深。
2、中期
从拔节至抽穗约30天左右,此时进行第二次锄地培土作业,下锄宜深,以拉断地表浅铺的毛根,促进新根向下深扎,扩大根系吸水能力,增强抗倒伏能力。土壤瘠薄地块要追15 kg左右尿素,宁可肥等雨、不可雨等肥,特别是苗色浅时宜早追肥。如遇大旱之年,要想方设法浇水抗旱,以防卡脖旱。发现有黑穗的病株要拔出并移到远处烧掉,以防病菌传染蔓延。
八、适时收获
黍子属小日期作物,正常年景很少遭遇早霜冻灾害,但在生长前期干旱、后期雨涝,水肥条件较好、地处低洼地的黍子,生育期会延长,宜受早霜冻侵害。一般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最好,运到场面垛好,10天左右即可打场脱粒。在连续晴天时,把黍子割倒,就地晾3天左右,也可碾场脱粒。
如果自选留种,要选取植株高大、籽粒饱满的大穗留种。剪下做种黍穗后要挂在干燥阴凉处,第二年播种前选取穗中部脱粒做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