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8-01-21李征
李征
目前,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多发病, 并且病程长, 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患病者生活质量下降, 治疗依从性差。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生活, 护理的优越性必不可缺。协调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共同完成护理, 并由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培训和护理知识讲解[1]。实践证明, 该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将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检查诊断标准以1999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 由本院专业医生确诊为糖尿病, 所有患者均满足实验要求。对照组中男11例, 女9例;年龄65~88岁;病程3~10年。观察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66~87岁,病程3~11年。每例患者给予1~2名协同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定期检测患者血糖情况, 并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 做出必要的护理。与家属沟通,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干预, 即每组患者选择1~2名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护理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指导。糖尿病知识讲解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讲解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发病危害, 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②生活习惯。与家属共同监督患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 规律饮食、规律运动, 并做到戒烟戒酒。③加强心理护理, 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④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自我急救, 学会测量血糖值、血压值。⑤定期组织老年患者家属进行讲座, 分享护理心得, 相互交流,寻找最佳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 包括饮食疗法评分、运动疗法评分、心理疗法评分、药物疗法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照顾能力评分, 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为(12.50±4.21)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7.83±7.26)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14.57±1.23)%;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12.13±4.24)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8.43±3.2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14.57±1.23)%;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为(8.32±2.65)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31±3.3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10.17±1.3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18±0.96)mmol/L, 餐后2 h血糖为(7.15±1.1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6.90±1.16)%;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为(28.13±6.12)分、运动疗法评分为(30.41±4.08)分、心理疗法评分为(31.15±3.18)分、药物疗法评分为(26.34±3.98)分;观察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为(28.14±6.09)分、运动疗法评分为(31.17±4.11)分、心理疗法评分为(31.22±3.21)分、药物疗法评分为(27.04±3.88)分;两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运动疗法评分、心理疗法评分、药物疗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为(30.13±5.81)分、运动疗法评分为(37.47±3.28)分、心理疗法评分为(39.29±3.33)分、药物疗法评分为(34.28±4.04)分;观察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为(42.27±6.72)分、运动疗法评分为(42.43±4.39)分、心理疗法评分为(43.09±4.24)分、药物疗法评分为(51.06±4.68)分;观察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运动疗法评分、心理疗法评分、药物疗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为(5.98±2.12)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5.13±3.12)分;观察组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为(5.82±2.03)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5.23±3.24)分;两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为(6.87±1.31)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6.92±1.24)分;观察组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为(8.03±1.15)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8.02±1.69)分;两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了糖尿病多发人群,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就老年患者而言, 合并其他疾病的几率大, 护理中如护理方法不佳, 则可能影响其治疗依从性,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随着医学护理条件的进步, 协调护理成为糖尿病护理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护理方式是以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相互合作完成护理项目, 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协同护理满足对老年糖尿病的照顾需求, 也对其并发症的发作进行看护, 降低了突发疾病的发生率。在家属的支持下, 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 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多项研究也表明, 通过协同护理, 提高了老年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变了其生活习惯[3-5]。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疗法评分、运动疗法评分、心理疗法评分、药物疗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协同护理的重要性。本院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一定优势, 在护理上积极实施协同护理, 旨在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体现协同护理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