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8-01-21张明媚
张明媚
(一五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产后出血在妇产科日常工作中常见,多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尤其是严重出血病例,因失血量过多,短时间内即有失血性休克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了子宫切除概率[1]。子宫收缩剂为常用对本病治疗的药物,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欣母沛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8例,年龄21~39岁,平均(28.4±1.6)岁,孕周平均(37.2±1.3)周;初产妇11例,经产妇7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8例。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均自愿签署,并排除相关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软产道损伤引发的出血者。
1.2 方法:阴道自然分娩产妇,取欣母沛250 μg于宫颈处或臂部深部肌内注射,或在腹壁行针刺操作,达宫体肌层部位后,作回抽动作,经观察未见回血后,取欣母沛250 μg注射。剖宫产产妇,手术开展过程中,于直视下在宫体肌层处进针,作回抽动作,经观察未见回血后,取欣母沛250 μg注射。若效果不佳,15~90 min上述方案可重复应用一次,控制欣母沛总应用剂量在2 mg以下。
1.3 指标观察:①评定临床效果;②应用称重法与容积法,对产后出血量2、24 h出血量评估;③记录不良反应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欣母沛单用10~30min,阴道出血量<50 mL,呈明显减少显示,子宫可有效收缩;有效:欣母沛重复应用30~60 min,阴道出血量≤50,相对减少,子宫收缩较好;无效:欣母渍多次注射,阴道出血量未减少,子宫收缩欠佳。
2 结 果
本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取欣母沛应用后,显效16例,占88.9%;有效2例,占11.1%,总有效率为100%。产后2 h出血量为(259.2±31.7)mL,产后24 h出血量为(452.2±34.7)mL。欣母沛肌内注射后,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率为5.6%。
3 讨 论
临床产科诸多严重并发症类型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居较高水平,因病情危急,若未采取有效止血手段及时治疗,可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故针对临床多胎妊娠、胎盘前置、重度子痫前期、巨大儿等高危产妇,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明确做出诊断,才可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防范,降低子宫切除风险[2]。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多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肌纤维包括内、中、外层,分娩时,肌纤维收缩可起到压迫血管作用,使出血量有效降低,但若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则无法对血管形成压迫,进而引发出血[3]。故刺激子宫收缩是临床对本病治疗的关键,以往多取催产素应用,通过使子宫上段收缩性增加,促产后出血降低。但多项研究表明,催产素大量使用,可有水中毒风险,且剂量达一定水平后,药效不再增强,故止血效果欠佳。
而欣母沛属PGF-2α-15甲基衍生物,由美国相关机构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而成,其具极强的生物活性,药效可持续约3 h,可发挥显著的收缩子宫平滑肌作用,且可使宫颈扩张并软化,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治疗中效果理想。马丽华[4]等研究显示,相较其他药物,欣母沛具更高的生物活性,经肌内注射途径用药后,可被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吸收。有研究也表明,欣母沛肌内注射7 min后,药效即可发挥,15 min后,浓度可达峰值,使前列腺素与缩宫素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宋梅等报道示,针对其所选择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病例,取欣母沛应用,结果示,相较传统前列腺素药物,欣母沛中分布的15-羟基在药理层面上被甲基取代,可发挥对抗15-羟基氢酶对其产生的灭活作用,使药物半衰期最大程度延长,进而使用药剂量减少,患者胃肠道等药物不良反应率居较低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临床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本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取欣母沛应用后,显效16例,占88.9%;有效2例,占11.1%,总有效率为100%。产后2 h出血量为(259.2±31.7)mL,产后24 h出血量为(452.2±34.7)mL。欣母沛肌内注射后,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率为5.6%。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欣母沛肌内注射治疗,总有效率居较高水平,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