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法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1期
关键词:颊车导气调神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三叉神经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医称为“面风痛”“面颊痛”,是临床常见的四大疼痛顽疾之首。目前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其中以中枢性学说及周围性学说为主,治疗以抗癫痫药物、手术及神经阻滞等疗法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成本高、不良反应大、术后并发症多[2-3]。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确,简便安全,现举验案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女,56岁,2018年3月19日初次就诊,患者1周前因食用辛辣物出现左侧下颌角及上唇部放射样疼痛,面部疼痛区自觉灼热感,发作时难以进食,期间服用卡马西平(1片,日两次)治疗,症状略有改善。近日服药后疼痛症状不能减轻,遂于我科就诊,平素喜食辛辣,睡眠欠佳。二便尚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初步诊断为:面痛病-脾胃湿热证。治疗使用0.30 mm×40 mm规格汉医牌一次性针灸针(生产厂家: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170904)进行针刺治疗,先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手法1 min;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0~1.5寸,施提插补法,使双下肢抽动 3 次为度。再进行常规针刺,近端选取颧髎穴、下关、上下迎香穴、颊车穴、夹承浆、翳风穴、地仓,颧髎、下关穴直刺0.5~0.8寸,上下迎香穴直刺0.2寸,翳风进针0.5~0.8寸,颊车穴直刺进针0.5寸,地仓、夹承浆斜刺0.5寸;远端取穴:合谷穴、百会穴、内庭穴、足三里;针刺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电针接下关及上迎香,颊车与地仓穴,使用华佗牌SDZ-Ⅴ 型电针仪,采用频率:1 Hz,连续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治疗5次后患者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继续针刺3次后疼痛缓解。

按语:患者平素因喜食辛辣,易致体内湿热积聚,胃火亢盛,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头面部,在易感因素诱发的情况下容易致湿热之邪侵袭手足阳明经导致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针刺颧髎、地仓、迎香、颊车、下关、夹承浆、翳风穴皆为循经取穴,疏通面部经络;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足厥阴经,两经均循行于面部,配伍使用为“开四关”,能祛风通络止痛;内庭为胃经的荥穴,疏通阳明经气血,泄热;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既能促进脾胃运化,也能调整睡眠;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属醒脑开窍针法[4],重在调神,以神导气,使气行痛止;电针下关、迎香、地仓、颊车能减轻局部疼痛。

2 讨论

《黄帝内经》中有“面痛”、“偏头风”的记载,与现代医学中三叉神经痛的描述相符,王永炎等[5]认为其属于中医“面风”的范畴。李平[6]认为其发病机理在标,六邪中的风邪向上侵犯面部三条阳经,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阻滞从而发生疼痛;或者因为肝胆火气上犯、或者胃里的实火上炎、痰浊上扰,导致头面被风、火等邪气侵犯,上扰清窍而导致疼痛;在本为元神失和,气机不调,不通则痛。

疼痛虽因气血运行涩滞、脉络闭阻不通而致,但其气血的运行赖于心神的调节,《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神能导气,气畅脉通,百病不生;反之,心失主血之功能,神不能导气畅行,则会发生病痛。因此治疗当先调神,令气易行,以意通经,使气机条达,血脉调和,通则不痛。石学敏[7]创立醒脑开窍法,提出调神导气以止痛。选取水沟、内关,重在调神,以神导气,使气行痛止[8]。临床观察证明[9],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一般取穴针刺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水沟、内关、三阴交,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

电针疗法可以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同时电针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五羟色胺(5-HT)及脑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10],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以及水肿;疏密波使电流贯通扳机点,引起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具有行气活血、改善局部循环及修复神经纤维、解除病理性干扰压迫[11]、缓解面肌痉挛、祛瘀止痛的作用[12]。

总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加用电针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理应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颊车导气调神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
小穴位 大健康
导气与枪管浮动混合式自动机动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