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2018-01-21鲁玲
鲁 玲
(丹东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近些年,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治疗起来十分困难,若治疗不当甚至会造成患儿的死亡。机体的炎性反应是导致RMPP发病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生物学指标[1]。当前临床关于RMPP能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RMP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小儿RMPP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RMPP患儿分为观察组(n=36倒)和对照组(n=3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12岁,平均(8.18±1.26)岁;合并症:胸腔积液13例,心包积液4例,皮疹14例,肝脾大5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12岁,平均(8.14±1.31)岁;合并症: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3例,皮疹13例,肝脾大6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 d;丙种球蛋白1.5 g/kg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3 d;利福平10 mg/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4次。连续治疗3 d后停药4 d,改为阿奇霉素10 mg/k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后停药4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甲泼尼龙治疗,首日予以甲泼尼龙2 mg/kg,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将甲泼尼龙剂量减量为1 mg/kg,每日1次,连续用药2 d。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入院时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患儿的胸片检查或CT检查结果显示阴影无明显改变甚或明显加重,且患者的咳嗽、喘鸣音及啰音未见任何改善甚或加重;②有效:患儿的胸片检查或CT检查结果显示阴影吸收,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咳嗽、喘鸣音及肺部啰音有所减少;③显效:患儿的胸片检查或CT检查结果显示阴影消失,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咳嗽、喘鸣音及肺部啰音基本消失。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CRP水平比较:入院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RP水平分别为(68.89±8.32)mg/L、(68.80±8.45)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RP水平分别为(13.12±1.04)mg/L、(28.89±2.16)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其中无效2例,有效12例,显效2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31/37),其中无效6例,有效16例,显效1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甲泼尼龙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与泼尼龙相比,甲泼尼龙的抗感染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的炎性反应产生抑制作用,虽然国内外关于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应用甲泼尼龙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2]。CRP指的是机体在感染状态时产生的一种急性蛋白,CRP水平可反映机体的炎症情况,因此本研究选择CRP作为观测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气管及肺泡水肿的程度,减少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机体的通气功能,从而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3]。
综上所述,在难治性小儿支原体肺炎施以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