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烟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与监督

2018-01-20张彩凤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信任监督

张彩凤

摘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等同于放任,不受约束和监督将产生腐败。本文以烟草企业为背景,分析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与监督,力求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相结合,既解放思想,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推动烟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党员领导干部 信任 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5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把从严治党上升到了“全面和从严”的新高度。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行业长期高位运行,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云南烟草在连续攀上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后,“一家独大”的局面已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先优势相对来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同时各种禁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格局关系着企业的兴衰乃至行业的生存。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干事创业的领先者和践行者。一直以来,红河烟草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工作,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从严管理,既要信任支持干部,使其才干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又要监督好管好,使其手中的权力能真正为民服务,做到全心全意为烟农、零售客户服务,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对党员领导干部信任的重要意义

信任,是指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正直的,是一种依赖关系。“民无信不立”,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信任,既包括组织的信任,更包括群众的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充分信任与关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为了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团结并带领群众谋发展的底气,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激励和鞭策。

群众的信任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群众敢于托付的一种情感和依赖,能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我们党成立初期,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然而,失信于民、脱离群众,是目前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隐患和危险,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规党纪观念淡漠,腐败骄躁之风盛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肆无忌惮,一些领域以权谋私、以身试法,一些基层不办实事、不为民谋利,中国民众安全感不足。

二、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必要性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不受约束和监督将产生腐败,没有监督的信任等于放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建设缺失,党的观念淡漠,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永葆忠诚干净担当。

我们党赋予党员领导干部权力,既是信任、培养,更是考验、责任,如果只讲信任,责任就会被弱化,监督最终就会变成一句口号,无疾而终。经过长期以来不断的发展和探索,烟草企业在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一是企业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普遍。二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规党纪观念淡漠,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存在廉洁风险,有的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了法律制裁和纪律处分。三是基层监督职能较弱,有时仅仅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有的对规范管理仍心存侥幸,一些违纪违规现象仍未完全杜绝。四是高层领导存在独裁的风险,特别是一把手,往往集人财物和经营管理大权于一身,在“三重一大”(即重大人事任免、重大资金、重大项目、大额资金)等方面,存在“一把手”的一句话而导致制度、程序在落实上大打折扣的隐患,使规范和监督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十分艰巨和复杂,尊崇党章、依规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做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值得我们深思。

三、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与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民群众因信任而赋予干部权力,权力因良性运行而深化群众信任,监督是保证权力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如何将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起来,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相结合起来,既解放思想,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把纪律考虑在先,心存敬畏,律己、慎言、慎行,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将不辜负组织信任、不排斥组织监督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

(一)强化思想认识,努力做到政治上坚定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牢政治方向,保持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强化思想政治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党性观念,始终坚守正道,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风浪考验面前做到无所惧怕,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一尘不染,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敢于并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侵蚀,对得起党和群众的信任。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被监督、被管理的意识,正确看待监督,把监督和批评当作关心和爱护,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正确对待并自覺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

(二)敢于担当,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担责,要对得起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迎难而上、勇于实践、破解难题,担当起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责任。二是要强化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化从严从实的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永葆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

(三)有章可循,突出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

一是不断提高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依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查缺补漏扎紧制度笼子,全面提升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缜密性、严肃性,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让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成为自觉,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二是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着力构建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的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和倒查,对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而导致党员领导干部出问题的,要逐级追究失察失管责任;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瞒报漏报的,要逐级追究失职渎职责任,克服和防止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象。四是建立定期监督检查机制,以党建、监察、法规、规范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为主要方式,督促所属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实施办法、“一把手”监督办法、“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四)增强实效,突出全面监督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拓宽监督范围,强化全面监督,把监督延伸到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强调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强化监察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突出过程监督,严把关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和突出“三重一大”领域监督。三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尤其是工作“八小时”之外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重视群众的举报、投诉、信访,畅通民主监督渠道。

(五)净化队伍,强化纪检监督部门内部再监督

一是强化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专业能力素质建设,纪检监察队伍首先要保证自己思想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净化队伍内部风气,严于律己。二是強化纪检监督部门内部再监督,尤其是对主责者、监管者的再监督、再管理,防止出现“内鬼”“浑水摸鱼”,影响内部队伍形象,甚至威胁内部队伍安全。

四、结语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只有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相结合起来,既解放思想,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把纪律考虑在先,心存敬畏,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我们坚信,只要沿着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党、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是纯洁的、可信赖的,我们有信心,也相信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可以肩负起时代使命,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高成义.对党员干部既要信任 又要监督[N].人民日报,2017.

[2]刘振丽.党员干部必须赢得群众的信任[OL].共产党员网,2013.

[3]桑林峰.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放任[N].光明日报,2016.

[4]常晓燕.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J].政工学刊,2014(8).

[5]罗礼平.信任不能代替监督[J].中国监察,2013(2).

[6]李挚谊.浅谈监督与信任的关系[J].南方论刊,2015((1).

[7]翁文捷.辩证看待信任与监督的关系——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J].中国监察,2013(4).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信任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表示信任
信任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信任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