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存在者与本质》对于亚里士多德实体遗留问题的解决

2018-01-20苏雷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上帝

苏雷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上帝观出自其实体学说,而其实体学说又自其对古希腊哲学的批判提出,在他看来上帝毫无疑问是实体,可是它却不能是具体存在的第一实体,而只能是作为附性、偶性存在的次级实体,这就使得上帝变得无关紧要和第一因的定义相去甚远。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从独立实体出发得出本质和存在的不同,并且得出上帝是存在和本质同一的独立实体,从而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通过潜能和现实的关系来阐明上帝和其他实体的关系,从而解决了亚里士多德遗留的难题。

关键词:次级实体 上帝 存在与本质 潜能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30-02

一、亚里士多德遗留的是实体问题

1.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问题的总结与批判

亚里士多德对于之前哲学家的总结可以从四因的角度来进行说明。

在《形而上学》中,他总结到: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也就是伊欧尼亚哲学在自然之中发现了自然的本原,然而这种本原却只有质料,他们所发现的也仅仅是自然物质之中、本原四因中的质料因而已。阿奎那也从本质论上来论述事物“其所是”不可能是由于质料。另外如果考察朴素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本原,不难发现它们形态各异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所以这也反证出其思想的不彻底以及理性发展的不足。

在动力因上,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包括恩培多克勒以及阿那克萨哥拉都认为世界不能只有物质而必须有运动变化才能和人的实际经验相符合。严群在《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一书中总结到这是思想上少有的进步。但动力因虽进步却往往沉迷在运动中,使一切变成了一种幻相。“人一次也不能踏入一条河流”这就使得我们不能获得确定,甚至导致相对主义或者不可知论,而这明显是和我们的理性相悖的。

在形式因的基础之上也就有了实体的学说。这里先将毕达哥拉斯派排除在外,因为在他们看来,数是形式,但数却从质料的角度出发成为物质构成的部分。所以要纯粹的体现出形式以及实体的问题就要从柏拉图开始讨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批判。柏拉图将形式、概念、本质统统囊括进了他的理念中且将理念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也就是实存事物反倒成了模仿或是分有了理念,亚里士多德反对的观点是:(1)理念不是实体:①否则概念即实体,而概念即共相即基本性質也就是偶性,而理念不能是偶性也就不是共相,所以理念就既是实体又不是实体,这和作为思想规律的第一原理明显相悖。②概念若是实体,则一概念可由多概念组成,相对性的一实体也由多实体组成,则同一空间中就拥有许多实体,这明显和实际经验相矛盾。③若具体事物模仿了理念则理念也作为一个实体模仿了另一理念则成了一个无限的追溯,这也有别于理性自身的完满性。(2)理念不是实体也就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①因为理念、概念即属性而不同于具体事物;②从知识论角度苏格拉底将概念等同知识,柏拉图认为概念独立于事物从而则知识和事物无关。③概念独立于事物,对其本质理解也无作用。(3)理念缺乏动力。“分有”“模仿”不过是诗意的象征和神秘的比喻,回答不了“如何”以及“为何”如此。(4)理念静止而解释不了运动的现象。以上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至于目的因,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作为一种理性目的的努斯,只不过随着其学说发展使得目的论逐渐晦暗,其目的反倒成了通过努斯去解释全部机械运动,同样柏拉图虽然提出了善的理念却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趋向和轮廓而没有充实的内容。

2.亚里士多德在四因中寻找实体

按亚里士多德从事自然经验科学研究的立场从构成上来进行分析实体。他所谓的第一实体无非就是具体事物,而具体事物的构成必然是形式和质料的复合,因为并不考虑实体如何运动和向哪里运动的动态问题,所以从静态上来分析就有必要了。

实体的构成无非形式或者质料,或者形式与质料的复合。

首先论述实体是不是形式。在整个知识论的立场上首先共相是可由概念掌握、由知识把握的。其次形式是一物之“所是”即可共有,所以形式也就可以成为知识的对象。然后从真理的角度来考察,现实存在的就是真实可知的,而且形式肯定是真实的,则形式亦可知。从以上知识和真实的角度来看实体似乎就是形式了,而我们不能忘了实体是自存的也是不可以作为“称谓的”工具的,但是形式、共相、概念等相似的概念却是从属性的角度出发的,而所谓属性就不能是自存的和称谓的,所以实体就不能是形式。

那么实体可不可以是质料?如之前提到的托马斯·阿奎那的立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质料不可能单独成为知识对象,因为我们认识一件事物不可能藉质料而认识,不能通过单纯形式或者质料而是两者的复合物。而亚里士多德从潜在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若实体是质料,那么只能够从具体存在物的角度出发,则质料只能够是潜在中的实体,而潜在的实体就不能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所以实体就不能够是质料了。

那么实体就只能够是形式和质料的复合了,而形式与质料的复合就意味着具体事物,而具体事物就是实体,那么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第一实体了。

3.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所暴露的问题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又将实体分为了两个层次:属于具体事物的第一实体以及属于类别的次级实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第一实体承认个物的精神对柏拉图分道扬镳但是关于次级实体却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立场。

关于次级实体我们可以在“类”“别”以及普遍亦即阿奎那所提到的“公共存在”或“其所是”对比于“是这个”的第一实体。这样的对立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中曾为第一因即上帝留下空间,而上帝在亚里士多德的题材划分里属于实体范畴之内,那么现在要弄清的首要问题就是上帝究竟是哪一种实体。若从排除法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第一实体是具体事物也就是形式与质料之复合,上帝肯定不能是这种复合的具体存在,那么上帝就只能作为一种单一的实体,而他又不能是物质性的,那么他就只能是纯形式的。而我们之前分析过形式、概念、共相都是一种事物的性质存在,是一种偶性,那么也就是等于说上帝成了一种偶性,这明显与我们关于上帝是独立和不做称谓的观念相悖。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产生的问题,接下来要谈托马斯·阿奎那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二、托马斯·阿奎那存在论上的解决方式

上帝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个动力和动源、形式和质料、现实和潜能三位一体的概念,上帝超越三者是一种理想的固有实在,也毫无疑问的是一种实体。而作为一种实体,上帝却并不符合第一实体的概念,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所以上帝就是一个作为偶性的次级实体。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虽然避免了纯粹的逻辑概念而导向实存逻辑但是却并不彻底,因为其主张之中依然有着柏拉图主义的影子。

阿奎那关于上帝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关于存在论的证明克服了亚里士多德的缺陷。

“希腊思想却没有上述问题……它的物理学和它的形而上学是完全和谐一致的,而它的形而上学是关于目的论的和关于性质方面的。自然对象通过它们的变化倾向于理想的目的,而这种理想的目的乃是最高知识的最后对象”,杜威曾这样评价过古希腊哲学,由此可见,古希腊哲学关于“逻辑概念”和“实存概念”是一体的。

而在阿奎那的上帝观中,代表着逻辑概念的本质和与代表着实存概念的存在概念刚好二分。对此他在《论存在者与本质》第四章中论述道:“没有什么本质是能够在没有作为其各个部分的诸多事物的情况下得到理解的。但是,每一种本质或实质却都是能够在对有关它的存在的任何事物缺乏理解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在之后阿奎那举了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不死鸟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阿奎那看来,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是一体而又是分裂的。

独立实体(上帝、灵智、灵魂)势必是本质与存在概念的复合,而在上帝之中此两个概念却又合二为一,上帝的存在即是本质,因为一件事情若不是其本性引起必定是外物引起。這一观点应用到存在之上——一物之存在必定由外物引起否则它自己就因为自己而存在。那么自己因自己而存在的就只能是上帝,否则就会无限追溯。这得出上帝其存在和本质是同一的。

从上帝的本质和存在同一就可以在存在论上对上帝进行说明,这就免去了从本质论上对上帝进行证明从而落入普遍次级实体的偶性当中。上帝为什么不能是次级的、偶性的?因为上帝不能是“公共存在”,而“公共存在”势必需要其他的性质来进行解释说明,需要其他的附性,而上帝是纯粹的、单纯的。因为上帝不能具有任何的个体化原则,它既不能添加差异成为多数;也不能将形式接纳进质料;更不能区分独立的和被接受进事物中的东西。

解释完了上帝的单纯性之后,便着手尝试理清阿奎那关于存在论上对亚里士多德遗留问题的解决,解决的关键便在于说明上帝的卓越性。在卓越性上如果说明上帝的单纯则似乎很难说明上帝的卓越性,它何以能是单纯的而又是卓越的?阿奎那解释道:“因为在他身上,它们是一,而在其他事物中,它们却是多……这些完满性都是由于他的单纯存在而属于他的。同样,如果能够仅仅藉一种性质所产生所有性质的运作,他就会具有每一种性质……”在存在论上上帝何以成为一种卓越性的存在?因为上帝不具有任何的潜在性,上帝是纯现实的存在。它就是固有实在领域本身,是所有一切的目的,它不需要任何的从他自己自发而出的运动,其他事物无论是在宇宙论上、还是本体论上都作为一个目的吸引着一切事物。

这就是托马斯·阿奎那在存在论上对于亚里士多德遗留问题的解决,在这里阿奎那将存在与本质概念一分为二,并从存在论上解释上帝的存在,避免了次级实体的疑难问题。并且通过现实与潜在,上帝的绝对现实性,其他实体的潜在性自发地面向上帝运动来彻底地解决了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阿奎那依旧遗留着问题,在本质论上依旧还存在着上帝即次级实体即偶性的问题,而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阿奎那虽然在存在论上解决了次级实体问题,但是在本质论上并没有彻底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M].段德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严群.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段德智.中世纪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约翰·杜威.杜威全集——确定性的寻求[M].傅统先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上帝
闻名遐迩的上帝之城
向上帝借一双手
上帝视角
上帝的水族馆
路边的歌,或来自黑暗的声音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上帝”
I dreamed I had an interview with God我梦到自己采访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