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2018-01-20孙大爽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孙大爽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作为我们认识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客观依据,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状态,科学分析具体事物,避免形而上学错误。唯物辩证法是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做好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方法论 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09-0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運动变化的动力和源泉。抓住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有利于全局问题的解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引,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摈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抓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从而使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继往开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科学阐释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指明了方向。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和道路,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斗争中成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规律。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各种“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做斗争。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各种困难的力量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底子薄、起点低,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也出现了各种困难和危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面对曲折,敢于坚持真理,为国家兴亡、人民福祉勇于担当,拨乱反正,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上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一定是不平凡的,正因为不平凡,才能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才能彰显这个时代的伟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很多困难,既有机遇,更有挑战,这是因为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然面临各种未知事物,必然面临各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不惧怕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赢得美好未来。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状态和形式,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叫作度。适度就是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存在状态,做到不偏不倚,做事恰到好处,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能顺利开展,不走极端。

孔子早就用“过犹不及”来阐释这一思想,也就是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冯友兰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人要保持中正平和,否则,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制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敬畏的心,中正平和的心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水满即盈、物极必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适度生活是幸福的。他在探讨“什么是美德”时指出:“德行处理情感和行动,处理得过是错,处理得不及要被谴责,惟有适中才对,并被称赞。那么,德性就必定是一种志在求适中的中道。”同时,“我们必须注意,过度与不及,均足以败坏德性,惟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节制、勇敢及其他的德性,也正是这样。”在登封少林寺,有一块奇异的碑碣,上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的三人合体像,一为佛祖、一为儒圣、一为道尊,并刻有碑铭赞语:“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尽管教理不同,方法各异,但是最高境界是同一种境界。中庸思想虽然是儒家的主导思想,但佛家的出世和道家的无为都在告诫人们要趋利避害,处理好天地人的诸多关系。蔡元培认为,中庸之道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特点,这个特点在于善于从不同处求出相同的点,去调和他们,不似欧洲人专从异处着眼。中庸就是恰当地居中,而使自己留有余地,不能把事情推向极端,这也是一种兼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庸学说最符合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它没有过,也没有不及,两种相反性质的事物,一到中庸的境界,都没有不可调和的。曾国藩认为: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一种方法。因此,太刚则折,太柔则糜,天地之道,应刚柔并济,不可有所偏废。刚并不是暴虐,而是指强矫,柔并不是指卑弱,而是谦逊退让。凡事或为公,应当强矫,而争名与逐利,应当谦退;开创家业时,应当强矫,而守成安乐时,应当谦退;在外待人接物时,应当强矫,居家与妻儿享受时,应当谦退。

唯物辩证法的适度原则是大道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将这一思想传承下来和发扬光大,很多时候是走极端,矫枉过正。社会要稳定,太富的人和太穷的人要少,中产阶级的比重要大,呈“纺锤形”而不是“哑铃型”。《智慧书》的作者、西班牙哲学家、思想家巴尔塔莎也认为:“凡事无论好与坏,不要走极端,极端则走向错误,榨干橘子的汁液,橘子就会变得苦涩。享乐也不能过于极端,思维过细使人迟钝,过度挤奶,得到的恐怕只能是血。”

有人认为,适度原则是不讲原则,是模棱两可、和稀泥,是立场不坚定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但是在生活中更多的是日常琐事,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需要一种智慧,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比如养花,水浇多了会涝,水浇少了会旱,另外每种花都有各自的习性特点,要逐一研究,区别对待,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法。中庸是不偏不倚,是一种均衡的美;不是骑墙主义,是一种处世的策略;中庸不是保守浮躁;中庸是道德境界;中庸是思想方法;中庸是处世哲学;中庸是做人艺术。唯物辩证法适度原则具有方法论意义,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才能避免“走极端”“一刀切”等形而上学错误,做事恰到好处,达到一种通达圆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周国平.周国平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4]傅佩荣.哲学与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留学的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