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2018-01-20唐雪莲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儿童文学教学改革

唐雪莲

摘要:儿童文学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至关重要,本校提出了基于“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尝试,通过构建《儿童文学》学习领域、实施学习情境的教学、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童文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14-02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它要求将学科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为高职高专儿童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提供了范式。《儿童文学》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以广西幼专校级儿童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就高职高专儿童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改革略抒己见。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儿童文学》课程采用的是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分离,忽略了与职业教育背景的衔接,教学跟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联系少,导致学生在进入幼儿园教育实践后,无法根据实际幼儿园工作环境,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通过言语行为完成模拟岗位工作训练,是儿童文学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2013年5月24日,笔者参加了由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主办的“职业院校整体课程改革实战探讨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会上认真听取了戴士弘教授的报告《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戴教授指出,职教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他对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五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这一课程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的构建过程与岗位工作任务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给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儿童文学这门课程,既有清晰的工作过程,也有典型的工作任务,完全可以采用“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单向能力”和“岗位能力”,重视能力的训练和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鉴于此,基于“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基于“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一)《儿童文学》学习领域构建

“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结构就是:知识理论实验+案例+单向能力实训+少量综合实训。整个课程体系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但在具体的课程中增加了能力目标。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整个课程体系弱化了学科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认为各单项能力的总和,就是学生的能力目标。在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了职业能力的训练。下面从《儿童文学》的实际出发,把幼儿园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要设计学习领域首先要确定学习情境。首先,我们通过到幼儿园实地调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儿童文学》的学习领域进行分析。《儿童文学》的基本学时是34学时,学习目标有四点:掌握儿童文学的内涵、特征、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儿童文学各类文体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朗诵、分析、鉴赏、表演、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技能;具有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有儿童文学概说、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儿童戏剧、儿童图画书的基本理论和体裁常识。教学方法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考核与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表现:出勤、合作5%,项目完成情况35%)和终结性评价60%相结合。要求学生具备现代汉语、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的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具备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其次,我们通过对南宁市直属机关保育园、南宁市教育局幼儿园、南宁市第一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的调研,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由此我们从《儿童文学》课程选取了“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图画书”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成6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分别训练学生的朗诵、讲授、表演、创编的能力,如表1所示。然后利用项目任务,将《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6个学习情境:儿歌的演唱、创编,儿童诗的朗诵、创编,童话的创编,儿童故事的讲授、创编,儿童戏剧的表演,儿童图画书的讲授、创编。这6个学习情境的选择以各年龄阶段幼儿作为载体,每个学习情境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从总体上来看,整个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内容上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在能力上体现了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童文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现有的教学内容就完全不同了。如表2所示,原有的学科体系的课程强调以面面俱到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忽略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忽视了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改编之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工作环境。

(二)学习情境的教學实施

(二)学习情况的教学实施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幼儿园教师行业的需求,本课程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取了“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图画书”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实践实训,建设教室/舞台和幼儿园两个课堂,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学会鉴赏、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现以《儿童文学》教学内容中的子学习情境“童话的创作”为例,实施教学,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教学组织中,通过播放经典童话故事“拇指姑娘”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童话的含义及特点;让学生阅读经典童话《爱读童话故事的树》,引导学生了解童话创作的要点;布置任务——选词组编故事,引导学生自己创编童话故事;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汇报成果,讲述小组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选择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可以是原著,或者是自己创作或者改编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编排,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课堂上学生选取适用的角色扮演、模拟操作、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情境的各工作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实施完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由于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它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也是不同的。把儿童文学作品分为儿童故事类(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戏剧、儿童故事等)作品和儿童诗歌类(包括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歌等)作品两大类。讲授儿童故事类作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情、语速、语调、节奏等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授儿童诗歌类作品,关键环节就是通过教读、范读、背诵、配乐朗诵、分组比赛朗诵或分角色朗诵等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以行动导向为指导,采用了“案例解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等。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用圆桌式、V字式、围坐式等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上,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好的多媒体课件,可通过影、像声、光来激发呈现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儿歌、儿童诗教学时运用配乐朗诵,童话、寓言教学时运用的FLASH制作、动画片演播,儿童戏剧教学时运用的儿童剧表演等,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情境。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越生动、越充满童真童趣,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基于“弱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設思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特点,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过程表现(出勤、合作)5%,项目完成情况35%。终结性评价:期末考核60%。以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朗诵、讲授、表演、创编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的目的,就是把过去以考查知识性内容为主改变为以考查儿童文学应用能力为主,从考核记忆向考核应用能力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7.

[2]韦宏.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路向[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

[3]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儿童文学教学改革
刊首语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