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2018-01-20曾建平
曾建平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着重通过阅读、思考、练习、探究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渗透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88-02
一、 阅读
阅读有课前阅读、课堂閱读,课后阅读三种;从材料分有课本、参考书、课外读物的阅读三种;从阅读的方法分有浏览法、程序读书法、快速阅读法、创造读书法等。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的概念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关键性的字、词要注意标记和理解。如新课程同系物的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为外延,“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为内涵。
2.易混淆的知识点注意对比,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明确其异同及联系。如新课程有机物中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及无机物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等之间均可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加以区别和理解。
3.要善于从纷繁的知识中抓住核心和主线,善于把书由厚变薄、由繁变简、由多变精、更好地把握知识脉络。如有机化学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官能团的结构等学习中,应以分子结构为主线。
4.要激发引导学生养成便读便记的习惯、新课程教学中要根据记笔记的一般原则,逐步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内容通过笔记形式系统化、条理化、加以浓缩、升华。重要的内容、关键性的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疑难的问题要留有空隙以便以后补记。
二、思考
“读书没有巧只要思考训练搞得好”,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来实施的。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智力水平及其发展。思维的方式有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发散与辐射思维、辩证思维。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具体地讲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合理地根据新课程特点选择思维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为不同类型的思维发展提供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等问题的思考,可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及创造思维;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思考,可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等。
2.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刺激、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例如经常在教学中提了一些包括为什么、如何进行、否则怎样以及要求解释、比较、批判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类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觉性。
3.要注意培养学生 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新课程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操作等活动反馈得到的信息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教训,从正确中提炼出更为优秀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4.新课程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认知、情意和心理情操领域的首要教学目标,其核心是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创造性思维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准备、酝酿、探究和验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练习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单元练习、综合练习及化学实验操作等方面。新课程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检查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及其反馈,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题时指导学生:①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提高处理问题能力,重点引导学生对与常规表达不一致的或不够直观形象的已知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以及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的摒弃排除能力。②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学会从整体到个别和从个别到整体的两种分析思路,明确解题过程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公式、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③反思解题过程,通于自我批评。这一点是学生一般不太注意的问题,所以要经常让学生进行反思:解题思路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灵活?还有没有其它简捷解法?结果是否正确?如何进行验证?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反思,提高解题效率,形成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训练思维的辨证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中注意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品质。
四、探究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才能,应该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指导学生开展验证型探究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有知识归纳型,心得体会型及真知灼见等。
2.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型探究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制做各种模型,设计、改良、革新化学实验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化学活动,激发学生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超常的解决问题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自编、改编习题型探究活动。新课程教学中,结合某些具有创造意义的知识点,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自我命题。也可结合某些具有可变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改编。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新课程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习 ,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在新课程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吴翠龄.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小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J].学苑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