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018-01-20赵荣华
赵荣华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地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要从根本上对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等方面进行提高,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谈谈我的做法:
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让书本的知识动起来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和学生应当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从词句开始
要阅读,首先从理解词语和句子开始,理解了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词句的积累,学生在积累的同时能自觉地使用和组织所需要的句子。学生刚上三年级,阅读就是一个难点,我就根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熟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够借助字典查阅理解词语的意义。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时,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阅读,学生熟读课文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且能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归纳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其他的文章了。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生爱上阅读的一把钥匙,只有学生爱上了阅读,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你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自主地阅读,爱上阅读。给学生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入情入境,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阅读带来的乐趣。反复的阅读练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如在《草原》一课阅读教学中,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的绿。然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抓住景物品词句,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全篇文章情感的升华,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就要着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地进行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本中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这样学生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长了知识。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标记和批语,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学生爱上阅读
1.个性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书。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悟不同,读出来的情感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2.想象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的拓展空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结尾写道:“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桑娜内心挣扎矛盾,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3.在读中培养语感
阅读植根于课本,想象于课本外,让学生想象力的積极性高涨起来,在情境中阅读,增强他们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
总之,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大胆地想象,不断地总结,大胆地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充满灵性,变得生动。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