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

2018-01-20万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52期
关键词:学位点人才培养

【摘要】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注意的环节,通过完善指标体系设计,提高学位点自我评估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学位点 自我评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03-02

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型,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满足需求、立足国内、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如此高水准的研究生培养要求下,还提出了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要适度增长,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的目标。而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全面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保障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明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之后一大批高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展了学位点合格评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不足。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的实践,对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一些反思和探讨。

一、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硕士学位点自我评估属于诊断式评估,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以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及时调整、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形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为学科建设长远发展提供决策基础。通过这几轮评估的实践来看,发现学位点评估指标体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研究。

1.评估标准不考虑各学科特点,缺乏合理性

指标体系是考量学位点各项要素的一把尺子,通过这尺子来实现对整个学位点建设和发展成效的检验。然而,大部分高校的通常做法是用一个指标体系去衡量不同学科学位点的建设情况,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科在师资、硬件设施、专业建设上的特殊性,生硬的套用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仅不能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还阻碍了学科的正常发展。

2.学位点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高校自我评估指标要素的设计,都会考虑以《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为依据,目的是为了对接教育部门的学位点抽评。在制定指标要素时普遍比较微观,如教师各职称的比例、发表论文的数量、实验室数量及设备设施情况、学生获奖人数占比标准等等,而忽视了整个学术氛围,学习氛围等软性指标的设计,而这恰恰是学位点内涵建设的关键。科研成果,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等只是培养研究生的手段之一,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质量、社会实践优劣也是培养研究生的手段,思想意志、合作意识、进去意识、社会影响等都能间接反映出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3.评估指标设计与社会环境缺乏协调性

高校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容易忽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而评估指标就理应在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教学研究等方面体现。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研究生在社会人才需求地位的不断凸显,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社会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所以,学位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势必应该成为一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领学科发展的指挥棒,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级人才。

二、优化学位点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路

1.立足学校定位,以评估促发展

高等学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学位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要能促进学科的发展,同时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同的高校,发展定位的差异决定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要求不同的学科发展方向一定要清晰,对应的评估标准要能很好的引导学科按照这个方向提升水平。制定的学位点评估标准既要考虑从到学科、专业标准的共同性,又要考虑到特殊性。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检验学科发展成果,不同的行业用人标准要被吸纳进评估标准中来,要让评估工作落地,产生实际效用。

2.进一步凸显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

学位点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因此学位点评估指标体系必须突出学生培养质量,强调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培养过程包括导师遴选及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术交流、实习实践、论文指导及学科参赛成果等,不仅要求硬件达标,还应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柔性学习环境,不断拓展研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要根据各学科的建设情况及时修定学位点评价体系中各评价要素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等。另外,要逐步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数据信息库,将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各项培养环节数据化,探索影响研究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从中发现学生培养规律,为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3.积极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评估

目前高校学位点评估以学校自我评估占主体,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人员的选择,评估结果评价等等环节,评估主体过于单一,缺乏社会参与,为了体现学位点评估的真正意义,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估的作用,高校在评估主体的设计上,应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引入学术类、市场类评价组织,积极构建多元化参与的评估结构。只有开放式的评价,才能从多重视角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体检,找到“病源”,找准“病因”,逐步构建具有较高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位点评估体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是一项系统、繁琐的工程,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施学位点自我评估时,要从源头抓好,对评估工作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对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設计要从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既要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各学位点建设的现有水平,又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能在指标体系中能找到清晰的发展标杆,促进学位点后续发展,唯有如此,学位点自我评估才能真正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 周学军,王战军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J].扬州大学学报,2005,(9):4.

[3] 何植民.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7):2013.

作者简介:万春(1985-),男,汉族,四川大邑,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教务办主任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位点人才培养
“双一流”背景下学位点建设机制研究
一流大学建设推进策略:基于撤销学位点的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学位点评估体系及动态调整
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 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
2014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召开
二0一一年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