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原因
2018-01-20薛阳
薛阳
【摘要】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在关系到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选择时,大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势必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解读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使大学生学会调适心理状态,从容、冷静地面对择业问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05-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关系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
一、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以就业为中心,在其他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不仅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在择业过程中,有自卑感的毕业生主要问题是: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缺乏了解和勇气,不敢竞争。在“供需见面”会上,不敢面对用人单位,有的甚至不敢与招聘单位洽谈。
2.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他们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择业中应该高于其他社会成员,有自己的理想归宿。或者认为自己已学了很多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或者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这种自负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在求职中总是自负骄傲,好高鹜远,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倘若不能如愿,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3.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诸如苦闷、焦虑、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有这样一名学生,参加第一个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后,他排在第四位。该单位对前五名学生都比较满意,但因为名额有限,只录用了前三名,这位同学落选了。接着又有几个用人单位来招聘,因为种种原因又没有录用他,该同学开始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着,对我说:“老师,我都成垃圾没人要了。”虽然在我的开导、安慰、指导下,他最终被别的单位录用了,但像他这样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4.依赖心理
依赖往往是过分依靠别人,依赖心理是一种懒惰的心理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受好友、家庭、外界舆论的影响,往往举棋不定、顾虑重重,产生“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的心理误区。有部分毕业生在家娇生惯养,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参与竞争的勇气。他们择业不是凭自身的能力,而是凭借父母、亲朋的“关系网”。他们惧怕失败,过分依赖家长、亲友,请他们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由家长带着面试、代填表格,更有甚者,报到上班也要家长护送,他们虽然即将步入社会,但心理能力还远远滞后生理能力。
5.求稳求全心理
有的大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存在思维定势,认为“一选定终身”。这使他们不敢轻易地在更大范围内择业,所以在择业时求稳求全,从而妨碍了有效的自我推销。也有的大学生出于求全而慎重,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会表现出迟疑、犹豫的心态;他们对未来职业利弊的权衡过于挑剔,求稳求全,缺乏果断性,最终亦妨碍择业的成功。还有的大学生择业时名利心理过重,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表现在择业时,把最容易出名、赚钱又多的职业视为最佳选择,既无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又置自己所学专业于不顾,认为有了钱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结果也可能会丧失许多有利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择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无形地保护着自己,干扰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自我真实形象产生变形或扭曲。而且心理学研究还表明,理想的我與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与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超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这些矛盾他们以前从未碰到过,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矛盾、开放与封闭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矛盾等。再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加之个体生活体验不同,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3.择业指导处于滞后期,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外在原因。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需要解决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社会和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工作(特别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还不够,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择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择业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择业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并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个人择业心理健康档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