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法格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初探

2018-01-20马宁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意识形态

马宁

摘要:拉法格指出,“资产阶级善于使一切适合于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利益,他们用‘文明的美名来装饰自己的社会制度,用‘人道的美名来装饰自己对待活人的方法”①,因此拉法格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究,揭示了资产阶级道德观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从意识形态领域给予了资本主义以强力的批判。

关键词:拉法格;意识形态;唯物史观

一、拉法格意识形态理论建立的历史背景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末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在范围和深度上的加强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也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此伴随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市场的争夺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各阶级间关系的恶化,尤其表现在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群体与剥削程度愈深的资产阶级之间。为了缓和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稳定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社会秩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建立起唯一的道德标准,资产阶级竭力让全社会接受这种道德观。在这种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下,资产阶级的一切剥削行为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都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利用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加强人们对这种道德观的认同。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的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宣传所蒙蔽,革命斗争热情被消解,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着危机。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着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受新康德主义的影响,试图对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加以系统化,对其中的先验性和抽象性加以辩护,用改造后的康德的伦理学对当前的社会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历史唯物主义在康德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改造。他们反对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只有在人们自身“道德的自我完善”之后,才有可能走向社会主义运动。

二、对资本主义道德观的历史性批判

拉法格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历史性批判主要集中在“正义思想”和“善的思想”两个方面。

关于“正义思想”,拉法格认为,文明社会时期的正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在人类的本性中取得自己的来源,另一方面又从建立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社会环境中取得自己的起源”②。拉法格认为,来源于人的正义起源于人们对报复和平等的追求,传统的“同等报复法”为经济的平等所替代,这种财产与伤害之间的平衡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报酬的正义”的思想。不仅在受到伤害方面,人們还追求在财富分配方面的正义。拉法格认为,抑制人们“攫取的本能”是文明的任务之一,“这种原始的本能的克制促成了正义观念的建立,而正义观念已由复仇的克制预作准备”③,但是,当私有制出现之后,人们在这种平等精神下对正义的追求便发生了改变,伴随私有制而生的人们头脑中的贪欲扭曲了传统的正义观念,正义的观念变成了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传统的正义观念中限制人们贪欲的成分被抹除,平等精神下产生的正义观念变成了维护不平等的手段。

关于“善的思想”,拉法格认为“善的思想”的最早雏形是古代社会的“英雄理想”。在古代,由于经常处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当中,因此“力量和勇敢后来必然体现出美德的全部总和”④,人们只有拥有了英雄所具有的这种美德,才能够获取相应的物质财富。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过程和由它所产生的政治事件破坏了英雄的理想和取消了道德的美德同物质财富的联合”⑤,英雄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不再为其带来物质上的财富,甚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成为“富人的雇佣兵”,于是人们所崇尚的“英雄理想”宣告解体。相应的,私有制基础上的符合资本主义社会条件的道德理想建立了起来。这便导致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理想生活的纯洁和现实生活的不纯洁,在拉法格看来,“一切基于商品生产的社会的道德都不能避免这种矛盾”⑥,资产阶级之间的丑恶竞争、资产阶级为了商业利益对人们的欺骗,都用这种资产阶级的美德来进行掩饰,以此来讨好社会舆论,稳定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在考察完道德的发展历程后,拉法格引用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的论述进行总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般地规定社会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生活过程”⑦,我们可以看出,拉法格对于资本主义道德观的批判总体上符合了马克思的论述,并充分地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虚伪性,适应了当时社会主义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拉法格意识形态理论的不足

虽然拉法格通过对道德观起源的考证,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但是在理论研究和阐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

忽视道德的历史性。拉法格在对道德思想起源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研究古代道德时,存在着浪漫主义倾向,认为古代道德是完美的,忽视了资产阶级道德相对于古代道德的优越性。尽管拉法格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古代道德存在着维护落后的奴隶制的作用,但是他主要还是从道德适应于社会环境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述,没有认识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意识形态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机械地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道路。这体现了拉法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上,对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历史发展这一基本原理认识的不足。

伦理社会主义倾向。拉法格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各种道德也将消失,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观念也将失去自己的调节作用”,拉法格还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被消灭之后,正义等道德观念也将随之消灭,因为在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需要这些道德观念存在。拉法格的这些观点与认为共产主义就是“道德完美”的伦理社会主义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反映出拉法格思想中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

注释:

①[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18.

②[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67.

③[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85.

④[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99.

⑤[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105-106.

⑥[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116.

⑦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意识形态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