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技巧策略分析
2018-01-20徐巧
徐巧
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关键,也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环节,但学生要想学会写作,写好语文作文,需要语文教师在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还需要学生多多积累等。而如今的学生面对作文很是头疼,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往往在讲如何写作文时,事先都要进行大量的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是最耗费心力的,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很不乐观,效率很低。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说实话,就连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有时也很难完全静下心来细心观察生活,写下感受,可想而知,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年龄就不大,阅历有限,玩心较重,如果不是在老师强制要求下,是很难主动、独立地进行写作的,对写作有浓厚兴趣,喜爱写作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那么,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写作,有话说,有文写呢?我想,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写作的信心。无论接触什么事物,还是学习怎样的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引导者和开路人,没有兴趣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总是很难坚持到最后,过程中也很难有所发现和创新。学习语文写作,同样需要学生充满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写作的学习和实践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通过写作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首先,名篇美文的充分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平时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写作的魅力。其次,从实践中发掘写作材料。写作,通俗来说,就是用艺术的手段表现生活,在写作的初期如果能多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从实践中挖掘可写的材料是再好不过的了,由于是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学生有内容可写,也就觉得没那么难了。此外,灵活地设置写作的题目和要求,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不爱写,是因为教师给的题目太死板,一成不变,没有新意,实际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是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不如放手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自选题目、题材、材料、角度和写作的方式等,给他们自由的写作氛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写作,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同的,需要时刻保持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活敏捷的思考,才能从中获取写作素材和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体验生活,多尝试与自己实际生活体验有一定差距的生活或事件,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写作材料,有更多的写作对象和更加丰富的感受,写作的角度更多,层次更深,立意更新型,写作也就越成功。同时,写作教学不是要将学生都教成“中考满分作文”,教法上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风格,做到因材施教,不必拿同样的标准衡量全体学生,而是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子。只要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做到文通句顺,体现向上的主题,都称得上是好文。例如,在教学《我的偶像》这一写作题目时,一名学生一筹莫展,我知道他平时酷爱历史,不仅课程学得好,还懂得许多连我们都不太了解的知识,基于这个特点,我与他谈话,得知他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赵云,我顺势启发他:“何不写写你的这位赵云偶像?”于是他洋洋洒洒地完成了写作任务,由于深厚的知识积累,他的作文写得独具特色,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三、实际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凡事預则立,不预则废。”在日常教学中也是如此,设计好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学习、开展课堂活动、达到教学效果的首要一环,写作教学先立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方向后再开始教学。新型写作课堂模式一改传统写作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主张轻松写作、快乐写作,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策略,注意自身神情态度,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具体教学时,不可急于求成,要将总体目标分散开,分阶段实现,使学生看得到希望,获得学习的动力。在日常学习中多渗透写作练习,如对课文的缩写、扩写、改写练习等,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独立写作和反复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反馈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可提升的空间。
总而言之,写作教得好,语文课程的教学算是成功了一半,而且学生学习写作已经不再是单单为了语文这一学科的成绩,还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一种基础性技能,更加锻炼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为学生的“社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飞.关于初中语文写作课的技巧培训[J].新课程(中学),2015(8).
[2]吴翠锦.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6(1).
?誗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