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

2018-01-20董长青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问题

董长青

摘 要:在高中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直是改革的重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的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能力强的新人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且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获取信息并应用的能力。

一、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中课程中的一项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乃至以后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在这一项课程的实际教学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并不高,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学生方面分析

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兴趣不高、缺乏创新思维。而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一是高中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乡镇,受区域和经济能力的影响,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一样,甚至很多孩子是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差、底子薄、对于课堂上的专业术语不能理解,实际操作能力差。二是随着国家教育改革,高中的扩招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摆正学习的态度,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二)从教师教学方面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好坏跟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学经验有很大关系,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而就目前来看,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相关设备给学生演示,最后才是让学生去上机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时间间隔长、不连贯,导致学生感觉课堂讲解时气氛沉闷、乏味,而实际去上机操作时又因知识点掌握的不熟练而操作能力差,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难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从学校的角度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掌握。但是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取得的效果并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2]:一是学校的不重视,只是一味地追求计算机考试合格率,甚至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合格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这样只能导致教师去压迫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差、设备落后,满足不了学生的上机操作练习的需求。三是学校安排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少,这就导致學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时间少,掌握技能差。

二、对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需求。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求学校领导者、教师都摒弃陈旧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对计算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从以下对策入手[3]:

(一)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一是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点。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各领域的应用都是实时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点。二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新技术、新设备。例如运用远程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点,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创新、交流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解答学生疑惑。三是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在上课前明确向学生表达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完成的学习任务,下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点评。明确的目标会让学生知道该学的内容,而教师同时也会知道该教的内容。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对学生既要公平、又要差别对待。公平是指教师从心理上对待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差别对待是要求教师区别教学,对于那些计算机课程学习好的学生要多激发潜在能力,创造更大的创新力,对于计算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纠正学习错误。二是提高上机率。只有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新力,让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三、结束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是人们应当掌握的一门技能。作为高中学生更应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注重实际动手、动脑操作能力,而作为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计算机人才。在教学中,学校、教师、学生都要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中学习课程的重点,从思想上的重视、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教学方式的改进等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亚娟.浅谈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N].科学导报,2016-11-29(C05).

[2]黎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3):133+138.

[3]俞燕萍.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45-4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