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术后访视在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8-01-20庞哲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3期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

庞哲华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眼科手术室,辽宁 本溪 117000)

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广大患者对医院手术室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观念的转变及护理模式的完善,使术前术后访视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其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院长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术后访视重点强调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其更加重视患者的主体体位,医院方面和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以显著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择期手术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眼科择期手术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8、25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48.2±5.4)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7、26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48.2±5.4)岁。分析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给予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仅在手术当天与患者简单交流沟通,并将手术须知发放给患者。研究组则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具体内容:①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1 d以手术通知单内容为根据,带着相关材料和访视记录单深入患者病房,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对访视记录单进行认真填写,对带有配图的简单易懂的访视记录单进行制作,促使患者了解访视单上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的病例,对其有无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协助其做好基础检查,对手术相关问题及时解决,掌握患者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增进护患间友好关系,提升患者信任感和依赖感,介绍手术过程、配合事项、护理重要性,同时介绍手术室环境;针对具有特殊病史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做好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手术相关内容,强化宣教指导,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烦躁的情绪,树立自信心。②术后随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第1~3天下午与病房护士联系,进行随访,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加以了解,进行宣教指导,介绍术后体位和下床活动的重要作用,对访视后效果进行填写,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讲解术后注意要点,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以患者自我主观感觉评定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体分为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表示,对比给予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9%,其与研究组98.4%患者展开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对眼科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术前对自身疾病认知较少,再加上对手术存在严重的恐惧、担忧心理,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而这会直接影响手术工作顺利开展,甚至会导致手术失败[2]。术前术后访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关键所在。术前术后访视是将患者作为中心主体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的方法,其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术后人性化、全面性的护理指导,可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情况和手术方案的安全可行性,为手术操作典型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可使护理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同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增进护患之间的友好和谐关系,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其责任感和处理紧急医疗的行为能力,达到预期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4-5]。

在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术前术后访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