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护理在胆脹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8-01-20冯亚萍谢益敏
冯亚萍 谢益敏*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院外科二区,江苏 太仓 215400)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提升,大多数人饮食不规律导致了胆囊炎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胆囊炎疾病具有反复、持续的发病特点[1]。在胆脹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本次对我院应用中医辨证护理胆脹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样本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胆脹患者69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试验组,全部患者均符合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不配合护理措施、精神疾病者。全部患者中男性占37例,女性占32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7.2±3.49)岁;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观察组胆脹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①肝胆湿热型:此种证型患者常常伴随胸闷,右肋骨胀气,心烦气躁,恶心以及大便干燥等症状,所以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食用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芹菜、冬瓜等;②肝胆郁滞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右肩疼痛,胸闷气胀,嗳气,右肋疼痛胀气,容易发怒等,针对此证候类型的患者应多食用芹菜、苦瓜等有利胆部,疏解肝气的食物,切勿食用红薯、豆制品类以及南瓜类瘀阻气的食物;③气滞血瘀型:此证型患者右肋常有剧疼痛,口中干燥,且有苦味,面部有晦暗之色,舌边有少量瘀斑,舌头呈现暗紫色,患者应多食用大枣、山楂等活血化瘀、疏肝解气的食物;④肝郁脾虚型:此症型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右肋胀气疼痛,全身乏力,情绪不稳,烦躁容易生气,口苦,食量少,便秘或大便稀,患者应食用山药、莲藕等健脾类的食物;⑤胆腑郁热型:患者右肋不同程度疼痛,疼痛引至右肩,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便秘等,患者应该多食用苦瓜、冬瓜等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多饮菊花茶[2]。
1.2.2 证候护理:①纳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饮食情况,保证患者口腔部位和身体的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遵从医嘱进行穴位注射等;②右胁疼痛: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右肋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若患者因疼痛出现休克或出血的症状应该告知医师,及时采取治疗,遵从医嘱进行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治疗;③右胁胀满不适: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右肋部位胀气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以及相关症状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按摩,遵医嘱行耳穴贴压等治疗。④嗳气、呕吐: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恶心的程度,呕吐的频率和嗳气情况是否严重,并控制患者饮食,指导患者服用姜汁茶和食用姜片,这样能够减轻患者呕吐情况,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艾灸、穴位贴敷[3]。
1.2.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患者采用移情法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若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认知率,还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进行交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以互相交流疾病预防的经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4]。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胆脹患者如下指标:①治疗效果: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胆道恢复通畅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炎症情况有所好转,胆道有轻微阻塞为有效: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有加重情况为无效,显效、有效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为治疗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研究,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同时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应用配对t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胆脹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2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中有15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3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5、P值=0.041,P<0.05)。
2.2 两组胆脹患者治疗效率比较:观察组有22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中显效占14例,有效占12例,无效占8例,治疗效率为76.47%。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4169、P值=0.0355,P<0.05)。
3 讨 论
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绞痛、胀痛、剧痛等,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5]。临床治疗中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主要采用积极防护措施,在治疗中预防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感染现象;药物治疗中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采用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则利用利胆药物进行治疗,在中药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疏肝理气颗粒、舒胆片进行治疗[6]。中医学中称胆囊炎为“胆胀”,是一种由胆腑气郁引起的疾病,病症部位在胆腑,主要以右腹疼痛和胀痛为主,同时伴随着刺痛感、灼热感等,中医辨证护理的主旨是根据患者自身不同的症状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重在调养患者,以脏腑和静脉为基础实施不同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让患者面对疾病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率分别为97.14%和94.29%,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35%、治疗效率76.47%,对比后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中医辨证护理实施在胆脹患者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