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教授治疗IgA肾病血尿经验
2018-01-20指导
丁 宁 刘 明(指导)
(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 沈阳 210100)
刘明教授是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究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各种肾脏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深得其教诲,获益殊多,现将吾师对IgA肾病血尿的治疗经验如下:IgA肾病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导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1]。
1 古代医家的认识
IgA肾病属于中医学的“尿血”、“尿浊”范畴。本病最早可追溯至《内经》,称尿血为“溺血”、“溲血”。《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曰:“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本病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太平圣惠方》曰:“虚劳之人,阴阳不和,因生客热,则血渗于脬,血得温则妄行,故因热而流散,致渗于脬而尿血也。”《景岳全书·血证》谓:“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荣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具体而言,其病机不外三条,其一为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其二为气虚不能摄血运行,血溢脉外,自小便而出。《景岳全书·血证》曰:“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行,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而妄行。”其三为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情志不遂,气血郁滞,或劳倦过度,气虚血滞,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或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出体外,流滞体内,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使得尿血经久羁不愈。
2 病因病机
刘师认为,IgA肾病血尿的病因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其发病的内因是正气虚损,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亏虚最为常见。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而以湿、热关系密切。
3 辨证论治
刘明教授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为正虚与邪实侧重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进行辨证论治。
3.1 急性发作期:急性期的患者常常有风热侵袭上焦的肺卫之证,或湿热蕴结下焦的肾与膀胱之证,或湿热弥漫三焦之证,重点为邪实、虽然表现有肉眼血尿,但初期表现,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扁桃体炎,或其他系统感染的症状,或伴有发热,也是常见的风热侵袭上焦肺卫之证[2]。刘明教授认为,在急性发作期应以祛邪为主,提出以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治疗原则。常用经验方为银连地黄汤加减。(金银花15 g,连翘20 g,蒲公英20 g,防风12 g,荆芥炭12 g,生地20 g,丹皮15 g,白茅根30 g,小蓟20 g,甘草9 g),加减:若见下焦湿热者,合小蓟饮子加减。若见心火亢盛者,合导赤散加减。
病例1:患者女性,20岁,2016年1月5日来我院初诊。自诉2个月前因感冒出现腰痛伴肉眼血尿,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作病理活检确诊为IgA肾病。予以潘生汀200 mg/d,黄葵胶囊3粒,日3次口服。半月后肉眼血尿消失,但镜下有潜血。现症见;咽痛,口干喜冷饮,腰部不适,小便色黄,大便干,2~3次一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尿常规示红细胞40以上/HP,蛋白+。中医诊断:尿血。西医诊断为IgA肾病。辨证:外感风热,直中下焦,迫血妄行。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药:金银花15 g,连翘20 g,牛蒡子12 g,桔梗12 g,蒲公英20 g,防风12 g,荆芥炭12 g,生地20 g,丹皮15 g,白茅根30 g,小蓟20 g,干草9 g,7剂,水煎服。二诊:患者咽痛消失,小便色微黄,大便正常。尿常规示红细胞15/HP蛋白+,原方加女贞子15 g,旱莲草20 g,以滋养肝肾,凉血止血,7剂,水煎服。三诊: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症状,唯感劳累后腰酸乏力,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5/HP,尿蛋白-。原方减荆芥炭,加杜仲20 g,寄生20 g,以补肾强腰,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3.2 慢性迁延期:慢性迁延期的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常常出现脏腑虚损之证,如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而以脾肾气虚最为常见。在治疗上,提出健脾益肾,养血止血为主要疗法。常用经验方健脾益肾汤(黄芪20 g,太子参15 g,当归15 g,白术15 g,茯苓20 g,生地20 g,枸杞子20 g,菟丝子20 g,白茅根30 g,老头草30 g,女贞子25 g,旱莲草10 g,甘草9 g)。加减:若见肝肾阴虚证者,合知柏地黄汤加减;若见气阴两虚证者,合二至丸加减。病例2:患者男性,40岁,2016年4月8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浮肿,蛋白尿,血尿,于外院做肾活检诊为IgA肾病(弥漫系膜增生伴硬化),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8~15/HP。肾功能示:血肌酐160 μmol/L,尿素氮9.8 mmol/L。曾予以强的松60 mg/d,保肾康3粒,日3次口服。2个月后浮肿消退,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10~15/HP。肾功能示:血肌酐140 μmol/L,尿素氮6.5 mmol/L,强的松改为40 mg/d。现症见:腰膝酸软,周身乏力,胃纳差,睡眠可,双下肢微浮肿,小便少,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数。强的松4 mg/d,尿常规示无变化,红细胞10~15/HP。肾功能示:血肌酐173 μmol/L,尿素氮10.5 mmol/L。诊断:IgA肾病,慢性肾功不全(代偿期)。辨证: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方药:黄芪30 g,太子参15 g,当归15 g,白术15 g,茯苓20 g,生地20 g,枸杞子20 g,菟丝子20 g,白茅根30 g,老头草30 g,连翘20 g,蒲公英30 g,甘草9 g,7剂,水煎服。另予海昆肾喜胶囊2粒,日2次口服。二诊:患者周身乏力减轻,仍感腰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原方加杜仲20 g,寄生20 g,以补肾强腰。继服7剂,另予海昆肾喜胶囊。三诊:连服上方30剂后,患者自觉腰膝酸软症状明显缓解,双下肢浮肿消失,二便正常。复查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3-5/HP。肾功能示:血肌酐98 μmol/L,尿素氮5.4 mmol/L。嘱继此方,以巩固疗效。
[1] 姜中涛,施浩然,关舜.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中度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3):83-84.
[2] 许国双,周美兰,柏明,等.IgA肾病诊疗进展[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5):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