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1-20卫正洪毛栋华
卫正洪 毛栋华
复发性腹股沟疝是腹股沟疝手术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临床常见的传统疝修补术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其存在复发率较高、缝合方式不利于患者伤口愈合等缺点[1], 无张力疝修补术虽然极大改善了手术效果, 但由于手术者的手术经验及患者体质特点等因素, 复发率仍然在1%左右。为探究复发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 本文总结17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2],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7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例, 女1例, 男女比例16∶1;年龄最小30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46.25±14.81)岁;复发性腹股沟疝首次手术类型:传统手术修补16例, 无张力修补1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签署入组同意书;③无精神问题或认知功能障碍, 可积极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3]: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身体无法适应手术者。
1. 3 方法
1. 3. 1 修补材料 采用聚丙烯平片或网塞平片装置修补,具体使用视患者疝环大小及腹壁情况而定。
1. 3. 2 手术方法 原切口做切口, 确定疝囊位置, 高位游离疝囊, 一定要游离到疝囊的颈肩结合处, 即正常的腹横筋膜处。疝环直径<2.5 cm的疝囊推入疝环口, 采用聚丙烯网片卷成塞子修补缺损, 塞子边缘与四周组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2~5针。疝环直径>2.5 cm的疝囊予以横断, 补片置于精索深面展平, 固定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上, 止血后引流。术后进行切口沙袋压迫4~8 h。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时间1~2年, 了解患者是否有疝复发情况等[4]。
2 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 手术时间 45~92 min, 平均手术时间 (51.58±4.92)min,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3 d后恢复正常体温,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5~20.5 h, 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15.29±3.67)h, 住院时间3.5~8.5 d, 平均住院时间 (4.97±1.17)d, 经过为期 1~2 年的随访后, 无一例患者出现疝复发情况。
3 讨论
腹外疝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 疝形成的两大原因是腹内压增高和腹壁薄弱, 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也会增加腹外疝的发病率[5]。临床常用的传统疝修补术张力大, 需要用邻近组织进行修复, 容易导致缝合处组织坏死, 缝合方式不易于愈合, 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 恢复慢, 下床时间晚,复发率较高[6]。
复发性疝手术者丰富的经验是手术效果的主要保证。一般采用原切口, 避免盲目游离。重点要直达疝囊, 高位游离疝囊, 并且一定要游离到疝囊的颈肩结合处, 即正常的腹横筋膜处, 否则网塞可能联同薄弱的腹横筋膜外突引起复发。
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生物合成材料进行修补, 与传统手术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无张力, 可有效修复缺损组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创口也可更快更好的愈合, 缩短了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治疗经济负担[7-15]。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所用的修补材料为聚丙烯材料, 这些修补材料完全不被人体吸收, 与被修补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 不会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 同时不利于细菌附着, 具有阻止多形核粒细胞进入的特性, 抗感染能力强, 可以很好的满足修补要求,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16]。
本次研究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共17例, 效果良好,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效性高, 同时通过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51.58±4.92)min, 与首次治疗的传统修补手术所用时间相差无几, 术后全部患者均在3 d内恢复正常体温, 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29±3.67)h,平均住院时间(4.97±1.17)d, 这些指标均明显短于传统修补手术, 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机体伤害更小, 可以减小患者术后痛苦, 术后恢复更快;经过为期1~2年的随访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疝复发情况, 说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 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 复发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良好, 临床价值高, 推荐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