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抗体综合征狼疮抗凝物和血栓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2018-01-20宋红宝张少华
宋红宝 张少华
(1 一汽总医院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吉林 长春 130011;2深圳景田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是指一种由抗磷脂抗体介导的综合征,病情容易反复且呈现病态妊娠。该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常见病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另外细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也能引发该症,容易累及皮肤、血管、神经等全身多项器官以及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学者研究发现,该疾病发生发展与抗磷脂抗体关系密切,能够增加患者血栓形成概率,其中狼疮抗凝物最为明显[1]。据此本研究以35例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为例,主要对狼疮抗凝物和血栓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样本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样本对象:选取的35例已接受了抗血栓治疗的35例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认知功能障碍、配合度低、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7.2±3.2)岁;其中原发性15例,继发性20例;继发性患者原发病因: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慢性结缔组织病1例,IgA肾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其他1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4.5 mL,将其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摇匀送检,进行狼疮抗凝物(LA)检测,β2-糖蛋白1和抗心磷脂抗体(ACL)检测方法:患者晨起空腹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置于普通玻璃管中,静置2 h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送检,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说明书测定。LA具体测定方法:①初筛,采用简化单管稀释蝰蛇毒时间测定法进行血浆凝血时间检测记录,如果凝血时间>5 s可进一步做纠正试验;②纠正试验:将经过初筛的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后测定凝血时间,如果不能纠正则进行确诊试验;③确诊试验:将不能纠正的标本中添加外源性磷脂进行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如果能够被纠正可判定为LA阳性。
1.3 观察指标:①总结分析磷脂抗体综合征类型以及血栓栓塞类型分布;②判定抗磷脂抗体LA和血栓治疗效果相关性。其中LA转阴判定标准:治疗后LA时间缩短≥10 s;血栓好转判定标准: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彩超以及血管造影等多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病历中所记载的具体临床表现(例如治疗后患者水肿会明显减轻、肢端末梢疼痛缓解等)给出判定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分析处理,磷脂抗体综合征类型以及血栓栓塞类型分布等数据(%、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磷脂抗体综合征类型以及血栓栓塞类型分布:35例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LA阳性患者占比91.4%(32/35)。LA阳性患者32例,其中单一LA阳性10例,仅β2-糖蛋白1阳性2例,LA合并ACL阳性5例,LA合并β2-糖蛋白阳性11例,LA合并ACL阳性、β2-糖蛋白阳性7例,分别占比31.3%、5.3%、15.6%、34.4%、21.9%。30例(85.7%)患者属于静脉栓塞,2例(5.7%)患者同时合并静脉以及动脉血栓栓塞,另外3例(8.6%)患者血栓性质尚无明确。此外单一部位栓塞25例(71.4%),2个部位血栓形成6例(17.1%),3个部位血栓栓塞4例(11.4%)。
2.2 抗磷脂抗体LA和血栓治疗效果相关性:所有患者治疗前LA测量平均值为(84.2±9.2)s;治疗后为(65.8±8.7)s。治疗后32例LA阳性患者中,有25例患者LA时间缩短≥10 s,转阴率为78.1%。在LA转阴患者中,血栓得以好转患者有23例(92.0%),未有任何改善2例(8.0%)。另外在未转阴的7例患者中,血栓好转5例(71.4%),未好转2例(28.6%)。LA转阴患者血栓好转率明显高于LA未阴转患者血栓好转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021,P<0.05)。
3 讨 论
抗磷脂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家族,主要通过与磷脂-蛋白复合物结合以及干扰凝血或者抗凝因子发挥作用,能够作用于机体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多个系统引发血栓形成,导致病情反复以及妊娠患者流产。当前抗磷脂抗体是临床诊断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必要指标,多项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水平增高会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尤其是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血栓发生率是健康人群的10倍以上,属于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2-3]。本研究检测显示,35例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LA阳性患者占比91.4%(32/35),与上述学者成果相一致。
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动脉或者静脉形成血栓,发生率约为40%,其中静脉血栓(多位于上肢或者下肢深静脉)更为常见。本研究中静脉栓塞发生率为85.7%,且多为单一部位发病,与上述分析存在相似性。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药物干预可以降低抗磷脂抗体水平,但是关于抗体水平下降与血栓栓塞好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探讨[4-5]。本研究中主要探讨LA与血栓的相关性,主要源于LA可以作用于凝血反应过程,通过抑制因子X与凝血酶原、阴离子的结合可增加血栓风险。另外有研究发现,LA阳性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远高于ACL阳性患者[6]。本研究结果显示,LA转阴患者血栓好转率明显高于LA未阴转患者血栓好转率(P<0.05),说明LA阴转与血栓好转率明显存在相关性,因此治疗前后检测该指标改变不仅可用于预测血栓的发生,还可用于预后效果评估。
综上所述,磷脂抗体综合征狼疮抗凝物与血栓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检测到LA延长或者缩短,要充分考虑与之相对应血栓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完善影像学检查,以保证疾病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1] 陈新光,赵永强.磷脂抗体综合征狼疮抗凝物和血栓临床相关性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4):370-373.
[2] 赵久良,孙伊多,张遥等.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07例临床特点及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5):386-391.
[3] 刘润荣,李梦涛,赵永强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伴蛋白S缺乏症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8):602-603.
[4] 孙传银,林进.抗磷脂综合征中抗TFPI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9-11.
[5] 卢莎,张文.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与治疗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3):234-236.
[6] 张蜀澜,吴子燕,陈思,等.不同亚型抗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8):59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