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2018-01-20李宝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儿科肢体依从性

李宝菊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儿科在临床当中一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群,因为小儿的认知能力和发育问题等,也将儿科称之为“哑科”[1],对于这一类患儿在进行护理干预工作的时候,医护人员不但需要向患者描述病症的一般特征和护理需求,还需要对患儿的家属进行相关的护理,做好医护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护理的依从性[2]。本研究针对于此主要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结果取得满意成果,现将者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共计涉及到100例,对本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儿的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5±2.1)岁。本研究所有患儿和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而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

1.2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配合以肢体语言沟通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本研究所有患儿对于护理的依从性,评价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 结 果

本研究100例患儿,通过护理干预以后,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相对较高,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完全抵触的例数分别为78例、14例,7例和1例,总依从率为92.00%;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平均评分为(92.5±4.4)分。

3 讨 论

3.1 肢体语言沟通护理:首先需要提升护理人员的仪表: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表达,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该体现出美感和慷慨的意境,不断的对于自己的面部表情进行丰富。从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角度来看从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角度来看,护理人员不需要用太多的词汇,简单的微笑就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也能够使孩子感受到一种家庭和信任。这样能够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所以从护理的角度来说,微笑是很重要的,它也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当孩子第一次接处护理人员的时候,护理人员带给孩子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护理人员的亲切大方和各种微笑,能够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这也能够使孩子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协助护理人员,配合护理人员[3]。如果一个护理人员为孩子和家长带来的印象并不是很好,那么我在护理过程当中呆板,刻意,那么就会使孩子家长认为护理人员并不专业,产生一定的厌恶。沟通的面部表情可以有很多种,它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传递各种信息,甚至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人请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都相类似,这样能够看出,孩子在看到护理人员的微笑时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安全感,进而更好的配合。

还需要善于倾听:如果孩子能讲话,护士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想法,作为护理人员应倾听,倾听和显示方式,和微笑的孩子,从而提高孩子和家长对护士的青睐,也可以利用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心理放松的状态,了解其对护理人员注意的观点。它有助于护士了解儿童的现状和心理状态,对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肢体语言表达:护理人员在走、站、坐时,要注意自己的姿势,要不断地建立身体、端庄大方的举止和表演。在着装上应该尽可能的整洁,不仅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还要塑造医院的形象,还要让孩子和孩子的父母感受到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也是护理人员负责的表现,待孩子稳定的印象,父母的孩子,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可以使儿童和家长相信更多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人员觉得有安全感。

对眼神的应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善于通过他们的眼睛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当眼神接触的孩子,觉得他们的赞赏和鼓励,也需要真诚的眼睛,使婴儿的父母感到亲密,但如果护理人员的眼睛是免费的,它会让孩子感到冷漠和不关心的感觉,有利于更好的治疗孩子们必须被有效地应用于眼睛。

肢体接触:在治疗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感到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就需要把握适当的用手或手指,还可以用肩膀,用额头上的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鼓励,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脸,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感安全。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和安慰孩子,可以使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也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促进儿童更好的康复。

3.2 护理体会:临床研究表明,肢体语言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交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使孩子感受到员工的关爱,从而使孩子在治疗时能消除心理上的阻力。即使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孩子,当他们微笑时也会感到舒服。它能有效地消除心理性、依赖性和医务人员的信任,也更能促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加强相关的护理照顾孩子。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身体语言的应用,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突出,证明了身体语言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儿科护理的临床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身体语言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语言,但是肢体语言不是自由发挥,当治疗和干预的儿童,医务人员要耐心与孩子沟通,涉及言语交际,也会涉及到一定的肢体语言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和意识的表达。也能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全感,对儿童进行治疗时,良好的接触,可以增进医患关系,使患儿的护理人员得到加强,从而使患儿得到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临床实践还可以显示,肢体语言的交流,可以使孩子在护理和充分体验中得到安慰,能大大降低孩子的依从性,对于这种情况,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3.3 小结:综上所述,临床对小儿进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选择采用以肢体语言沟通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接受护理的依从性,还能够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方式。

[1] 江丽娜.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54-55.

[2] 刘昕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201-202.

[3] 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87-88.

猜你喜欢

儿科肢体依从性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