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8-01-20邢震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腓肠皮瓣远端

邢震海

(营囗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3)

深度电烧伤即患者在与电源直接基础的情况下,由于强电流进入人体并导致人体内大龄深部组织直接烧伤的一种损伤性病变类型。深度电烧伤与其他烧伤类型相比,其作为一种严重的损毁性损伤,对患者体内细胞、器官、组织等均造成严重损害,患者出现明显的组织水肿及坏死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直接死亡[1]。本次研究就将以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为对象,观察腓动脉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8ı17,年龄由低至高20~60岁,平均(36.2±4.5)岁;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9ı16,年龄由低至高20~60岁,平均(36.4±4.8)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积极抢救,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并针对其体表已经烧焦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切除,反复清洗患者受损创面,而后接受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腓动脉皮瓣修复治疗,由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皮瓣筋膜蒂的旋转点,使其处于患者指尖上2~15 cm中往下的1/3区域内,确保皮瓣远端可蔓延至患者上肢平面,而后是医护人员于患者上支外侧下方1/3上端区域内,尽量选择位置固定且口径较粗的腓动脉皮穿支作为出发点,于皮瓣后缘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并直至皮瓣前缘,依照患者实际损伤情况确定皮瓣的具体轮廓与大小,而后完成皮瓣转移缝合工作,确保患者腓肠神经与供皮区的感觉神经能够相互吻合,缝合后患者注射抗生素,结束手术。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治疗,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皮瓣远端的涉及范围直至其指关节平面,而后相关手术操作与对照组患者相同。于患者手术结束3个月后评估患者皮瓣修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①皮瓣修复效果[2]:优秀:患者创口基本愈合且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感染、出血等症状;良好:患者创口基本愈合但可以看出明显的皮瓣移植痕迹,皮瓣愈合存在缺陷但无感染症状;较差:患者创口未愈合,皮瓣移植无法适应且出现组织感染乃至坏死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以及继发性大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之间的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皮瓣修复效果:观察组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优良率(94.3%)与对照组患者(88.6%)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中优秀者18例、良好者15例、较差者2例;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中优秀者17例、良好者14例、较差者4例。

2.2 皮瓣修复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创面愈合时间(35.5±3.8)d、创面感染率8.6%(3/35)、继发大出血率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创面愈合时间(64.5±5.4)d、创面感染率34.3%(12/35)、继发大出血率11.4%(4/3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且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电烧伤患者在接触电流的一瞬间,患者体内细胞就会在强大的电流灼烧作用下而出现几乎不可逆转的损害,患者电烧伤后其灼伤细胞呈休克状态,同时细胞内纳离子泵失效,细胞能量运转系统故障,最终引发患者微循环中粒细胞黏着、血管痉挛、微血管血栓等多项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3]。而即使电烧伤患者经抢救后其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患者体内严重的内部灼伤损害必然会影响到其外表,引发患者体外皮肤凝固性坏死甚至碳化等严重症状[4]。综合治疗电烧伤患者内外损伤症状,也是患者治疗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本次研究中以上肢电烧伤患者的皮肤修复为主要治疗内容,通过对患者电损伤皮肤部位进行创面清洗及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借用远端的良好皮瓣对创面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最终达到恢复上肢电烧伤患者受损区域皮肤组织的目的。

腓动脉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均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瓣移植修复方式,两种皮瓣移植修复方式的差异就在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其相较于肺动脉皮瓣更加注重对皮瓣位置的选择,以及对供皮区下神经血管的联合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更倾向于对远端蒂皮瓣的应用,其选择范围涵盖人体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等多处血管支脉。由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本身属于局域性皮瓣 ,因此其在解剖层次上更加浅显,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医护人员在显微镜帮助下能清除观察到患者移植蒂皮瓣的神经吻合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创面皮肤与移植皮瓣更加有效、快速的愈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6],于电烧伤患者受伤早期选择合适的皮瓣移植修复对患者床面愈合有积极作用。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腓动脉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均有良好效果,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时间更短,患者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腓肠皮瓣远端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