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18-01-20佘笑梅刘登辉练诗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位难治性低剂量

宋 洋 郑 炜 孙 莹 佘笑梅 刘登辉 练诗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发病率(0.8~3.0)/10万[1]。临床上可逐渐发展,表现为头晕及乏力、黄疸等;亦可呈暴发性进展,迅速引发循环或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仍是AIHA的一线治疗,有效率约80%,但其中50%~60%患者停药后复发或需较大剂量激素维持,需要二线治疗[1]。近年国内外有小样本研究报道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AIHA有效,但尚无明确结论[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AIH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该方案的临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复发/难治性温抗体型AIHA患者31例。中位年龄51岁(27~69岁),男性19例,女性12例。中位病程11个月(5~123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激素治疗,26例接受过1种以上二线治疗(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环孢素A、硫唑嘌呤、丙种球蛋白),3例接受脾切除手术。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3];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批准文号:BS20000002)100 mg/m2,第1、8、15、22天静脉输注,共计4 次。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网织红细胞百分率、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疗效评估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以CR+PR定义为总反应率(ORR)。不良反应根据WHO(1981)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及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研究以治疗反应为主要观察终点;以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为次要观察终点。

2 结 果

2.1 治疗反应:有27例患者获得治疗反应(ORR 87.1%)。其中CR 18例(58.1%),PR 9例(29.0%)。3例脾切除术后患者均获得治疗反应,其中2例CR。起效中位时间4个月(3~7个月),获得最大治疗反应时间为治疗后7个月(5~9个月)。中位随访45个月(10~132个月),8例治疗有效患者复发(29.6%),复发中位时间在治疗后14个月(8~27个月);其中4例复发患者确诊风湿免疫病、1例确诊为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

2.2 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注反应,表现为发热5例(16.1%)、乏力4例(12.9%)、皮疹4例(12.9%)。其他包括纳差腹胀3例(9.7%)、感染3例(9.7%)、AST升高1例(3.2%)。不良反应对症治疗由均获改善;所有患者均完成4次治疗,无不可逆脏器功能损伤及治疗相关死亡;未见血液学不良反应。

3 讨 论

复发/难治性AIHA的治疗是临床挑战。二线方案包括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等,但分别存在疗效不持久,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等缺点[4]。本研究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使87.1%患者获得治疗反应,CR率58.1%,表明低剂量利妥昔单抗对于复发/难治性AIHA治疗有效,且不低于国际上报道的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疗效。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蛋白CD20的单抗;通过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清除B细胞,消除针对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产生,停止红细胞破坏。上述机制解释了利妥昔单抗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率;且因其单抗靶向治疗性质,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研究中利妥昔单抗治疗AIHA仍存在一定无效率(12.9%)和复发率(29.6%),其机制考虑与负责抗体产生的浆细胞因不表达CD20没有被利妥昔单抗清除和利妥昔单抗药物半衰期过后体内B细胞恢复有关。此外,部分复发AIHA患者最终确诊合并风湿免疫病或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因此对于复发/难治性AIHA诊治的全程应注意继发因素的筛查。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低剂量利妥昔单抗对复发/难治性AIHA治疗有效,且安全性好,临床可行性高。鉴于本研究回顾性研究的性质和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尚需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验证。

猜你喜欢

中位难治性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