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痘

2018-01-20靳珊珊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痘疱疹带状疱疹

靳珊珊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大连116011)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强,经接触或飞沫传播。

1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很弱,不耐热和酸,能被乙醚等消毒剂灭活。人类是该病毒唯一宿主,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 d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约7~8 d。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引发水痘,因二者病因相同。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结增殖复制4~6 d,而后侵入血液并向全身扩撒,引起各器官病变。本病病变主要是在皮肤棘状细胞层,细胞肿胀变性形成囊状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细胞裂解及组织液渗入后即形成疱疹。水疱液中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水疱也常见于口咽部、呼吸道、胃肠道、眼结膜和阴道黏膜表面。

2 临床表现

2.1 典型水痘 婴幼儿易患水痘,成人少见。

2.1.1 潜伏期 10~21 d,一般为14 d左右。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 d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发热1~2 d后即进入发疹期。

2.1.2 发疹期 皮疹出现顺序为躯干、头部→面部→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部分患者从出现皮疹到开始结痂仅6~8 h,皮疹发展快是该病特征之一。疱疹稍呈椭圆形,直径约2~5 mm,疱疹基部有一圈红晕,当疱疹开始干结时红晕亦消退,皮疹有痒感。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随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痘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数日后从疱疹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无继发感染者痂脱后不留瘫痕,痂刚脱落时留有浅粉色凹陷,而后为白色。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或外阴等黏膜也常见皮疹,早期为红色小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疹,随之破裂成小溃疡。有时眼结膜、喉部亦有同样皮疹。多数典型水痘患者皮疹不多,平均出疱疹约300个,全身症状亦轻,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重型者则皮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内脏(如肺部),全身症状亦重,持续高热,成人水痘常为重型。

2.2 不典型水痘 不典型水痘少见,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2.2.1 出血性、进行性和播散性水痘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出血性水痘疱疹内有血性渗出,或在正常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进行性水痘病程长达2周以上;播散性水痘患者可全身遍布皮疹,全身中毒症状重。

2.2.2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或新生儿水痘 母亲于产前4 d内患水痘,新生儿出生后5~10 d时发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甚至导致死亡。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低出生体重、瘢痕性皮肤病变、肢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力低下等,易患继发性细菌感染。

2.2.3 大疱型水痘 疱疹融合成为大疱,皮疹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坏疽型水痘,患者病情重,高热,全身症状亦重。儿童患水痘后有可能继发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另外,葡萄球菌、链球菌还可经皮疹感染,引起疖、痈、脓皮症、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甚至引起败血症、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孕妇在怀孕3~4个月内感染水痘,其所生婴儿可能患有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孕妇在分娩前患水痘,其所生婴儿得不到母体抗体保护,出生后5~10 d内可发生严重水痘。有些小儿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颅脊神经节中,不被血清中抗体清除,成年后,或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病毒再度活跃,而引起带状疱疹,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水痘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 实验室检查

①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可见疱疹病毒颗粒。②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检查为补体结合试验,水痘患者于出诊后1~4 d血清中即出现补体结合抗体,2~6周达高峰,6~12个月后逐渐下降;亦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PCR)检测鼻咽部分泌物中水痘病毒DNA,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早期诊断手段。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④疱疹刮片或组织活检: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可见核内包涵体。⑤病毒分离:在起病3 d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其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

4 治疗

4.1 一般处理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可在2周内痊愈,主要是对症处理,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时间一般不少于患病后2周。

4.2 对症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体温高者可给予退热剂;皮肤瘙痒较显著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裂者,涂1%甲紫;有继发感染者可局部应用消炎药。一般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出血性水痘及水痘肺炎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4.3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无环鸟昔)是治疗水痘最常用的药物,每次5~10 mg/kg,1次/8 h,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7 d或直至48 h无新的皮损出现。

4.4 维生素 维生素B12500~1 000 μg/d肌内注射也有一定的疗效。

4.5 免疫制剂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水痘效果明显,肌内注射1次/d,共1~2次,可加速疱疹干痂,防止新疱疹出现。

5 预防

儿童水痘一般预后良好,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如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小儿水痘的发生,保护率可达85%~95%,并可持续>10年。

猜你喜欢

水痘疱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水痘源流考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水痘王国
某部2011—2015年水痘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