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鸡优劣势分析
2018-01-20吴蓉
吴蓉
(安徽省宁国市南极乡政府 242341)
生态养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养殖项目,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新的经济框架结构正在形成,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生态养殖非常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1],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认清生态养殖,下面以养鸡为例谈一下其中的优劣势。
1 生态养鸡的优势
1.1 养殖成本低
生态养殖依托自然环境,和集约化笼养、床养的模式相比,养鸡前期的场地费、基建费、养殖配套等费用较低,有些甚至直接用栅栏围一圈即可进行养殖。饲养过程中天然的环境又为鸡提供丰富的食材,精料只需通过补饲即可满足机体需要,饲料成本较低,整体养殖实际投入较少。
1.2 流行病少
由于养殖环境亲近自然,饲养密度很低,且通风、光照都很充足,即便有病原微生物存在也会扩散很快,大规模流行的疫病发生概率很小,特别是呼吸道性传染病[2]。同时,整个鸡群养殖天然生态,鸡的各项生长福利能够得到满足,如低飞、沙浴、奔跑等,鸡只抵抗力强,很少发生疾病。
1.3 产品品质高
蛋鸡生态养殖,由于鸡群活动较多,福利较好,且天然食材丰富,鸡蛋口感更优越。肉鸡饲养出栏后,鸡肉品质更高,更受消费者亲睐,价格也会比普通鸡蛋更贵。
1.4 利于环保
生态养鸡可建立一个生态循环链,鸡作为消费者参与其中,其排出的粪便可作为果木花草生长的有机肥而被二次利用,和集约化的笼养、床养相比,不会产生农业污染,同时,果木花草也为鸡提供植物性食材和栖息场所。
1.5 闲置土地得到利用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地区的务农人员大量进入城市打工,使土地大量闲置,即使利用也是留守的老人在帮忙务农,土地利用率非常低,闲置土地越来越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不但能将土地加以利用,增加额外收入,还能将留守老人的劳动力发挥,提高经济收入。
2 生态养鸡的劣势
2.1 卫生条件不可控
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鸡卫生条件难以控制,特别是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笼养、床养鸡群,因为很多虫卵、卵囊、传播媒介等都与土壤有关,且环境温湿度不受人工控制,大部分季节性肠道病、寄生虫病等容易发生。
2.2 生长周期长
由于鸡群整天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能量消耗大,育肥慢,料肉比较高,出栏时间就会延长。表现最明显是地方柴鸡,由于白羽肉鸡的生理特征不适合散养生态养殖模式,故地方性柴鸡品种便成为这种模式的首选。地方柴鸡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发病少、易驯化等特点,但同时也需要付出生长周期延长的代价。
2.3 场地占用面积大
生态养鸡需要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需要靠近山区、丘陵、树林等地[3]。养殖占用的场地面积大,过大的面积在管理上会增加难度,尤其是夜间需要防备野生动物黄鼠狼、狐狸、蛇等的偷袭,另外还要建立必要的隔离设施,防止鸡群超越活动范围。
2.4 地域封闭
生态养鸡场多建在远离城市的偏远村庄或山林,交通不便,地域封闭,这对于养鸡人员来讲是一种考验。很多年轻员工都因为鸡场封闭而在短时间内离职,人员流动大,每一次的人员更替都需要重新培训,重新上岗,对鸡群存在应激。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养鸡场的90后员工已经成为中流砥柱,和上一代人相比,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愿意留下来的员工越来越少。
2.5 推广成本高
生态养鸡由于生产周期长,肉品质、蛋品质等比集约化养殖要高,终端市场价格需要定位较高才能匹配其生态化的特点,但由于目前市场概念性的生态食品较多,很多普通鸡肉和蛋滥竽充数,消费者自身也无法通过肉眼鉴别,要想获得认可,通常需要加大品牌的塑造,造成推广成本很高。
3 讨论
和诸多养殖模式一样,生态养鸡有优势也有劣势,并不是所有养殖场都适合生态养殖模式,一定要根据当地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气候特点,并结合饲养鸡品种、生理习性和市场定位进行判断。值的提醒的是,如果前期没有生态养殖经验,在项目前期一定咨询行业有经验的人士,同时,前期饲养建议不要一次性上量太大。根据经验,前1~3年都是项目论证期和问题暴露期,必须通过逐步扩大规模来实现生态养殖场的运营,待所有条件成熟并具备专业的人员配备后,再考虑扩大规模。生态养鸡模式有利有弊,但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人们未来对生态性的动物蛋白需求量与日俱增,未来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