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为百姓故,皇位也可抛

2018-01-20狮子笑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流民群臣皇位

◎ 狮子笑

西晋末年,陕西、甘肃等地连年荒旱,陕甘交界地区的一些氐族人和汉人不得不迁徙到四川一带求生。当地官府担心越来越多流民的迁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强行驱赶流民返乡。对于众多流民来说,返回寸草不生的家乡无异于等死。公元301年,流民首领带领三个儿子和众多贫苦百姓揭竿而起。

起义前,流民首领不忘给儿子李雄兄弟三人上一堂课:“忠君爱国是我爱护百姓的表现,如果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忠君便是小人之投其所好。”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李雄的脑海里,此后,百姓安居乐业成为李雄一生的追求目标。两年后,李雄的父亲及哥哥战死沙场,李雄将眼泪藏于心底,坚定地接过起义大旗继续艰苦奋战。

在李雄的带领下,当初的流民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李雄成了众望所归的王者。就在大家殷切期盼李雄称王之时,李雄却说自己并不具备当王的资质,并推荐了一位很受当地人尊敬的智者称王。那位智者觉得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并不适合带领军队,便反过来和李雄手下的将领们一起把李雄推上了成都王的宝座。

在其位谋其政,李雄果然不负众望,带领军队开疆扩土,使众多流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公元306年,在众将士和百姓的拥护下,李雄登基为帝,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成汉开国皇帝。

成为皇帝的李雄明白,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要做的事。于是,他颁布命令,为百姓修建家园,巩固城墙,兴修水利;对于缴械投降的依附者,李雄减免他们的徭役赋税;对于治国人才,只要诚心可鉴,李雄都一一接纳。不久,周边割据势力得知李雄是个广纳人才的仁君,纷纷归附,成汉的疆土得到快速扩张。随着国家的安定,有一个问题是李雄必须做出选择的,那就是选立太子。

公元324年,群臣们一致推荐李雄的亲生儿子为太子。李雄看着群臣的推荐奏折,脸色凝重地说:“你们怎么都推荐我的儿子?”此话一出,群臣一脸不解:皇位向来不都是子承父业吗?李雄望着群臣说道:“我决定立我兄长之子为太子!”此言一出,群臣没有一个人赞同。他们认为李雄的兄长早已战死沙场,是李雄扛着起义大旗带领他们走到了现在,断不能将皇位传给他人。

面对群臣的反对,李雄一拍桌子,语带怒气道:“你们都知道江山得来不易,但守住这一方安土更不易,应该能者胜之。我观兄长之子性情仁厚,礼贤下士,常以历代名臣为榜样要求自己……而且他虽然身为皇家人,但常因百姓之事来回奔走,提出改革建议,实在可爱。我那些儿子谁能做到?”李雄深知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各方面都不如兄长的儿子,所以在立选太子问题上,无论群臣如何提出理由反对,他始终坚持“能者胜之”。终于,在李雄的坚持下,群臣同意了他的选择。

李雄作为皇帝,在百姓和个人利益面前,始终选择百姓,他从未辜负年少时立下的“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誓言,甚至为了百姓不惜打破当时“父死子继”的惯例,这也是李雄能在茫茫历史长河中被载入史册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流民群臣皇位
从辽代皇位继承制度看契丹族的汉化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略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铁器、流民、粮食农业经济学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绝缨宴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流民和农民起义之关系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