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19周舸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周舸

【摘 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循证护理在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心律失常;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呕吐等,而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发作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1]。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也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2]。循证护理指的是将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与患者病情表现有计划的进行结合,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61.18±5.59)岁。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46~79岁,平均年龄(61.36±5.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电图进行密切关注,在发生异常变化时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确立循证问题。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收集护理资料,确定循证问题,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1.2.2 护理方案的实施

①病情观察:心律失常往往在心肌梗死后1d内发生,这期间需对患者实施24h全天特殊监护,并做好一切急救准备,确保可在黄金时段内救治患者;②对外界条件予以控制:减少患者家属24h内探视次数,并向其解释原因,确保患者休息充足;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至适宜范围,避免噪音干扰,保证环境温馨舒适[3];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家属讲述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相关疾病知识,并且告知患者治疗的措施和预期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度,使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诉内心感受。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讲解患者疑虑,告知其有效释放负性情绪的方式,最终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④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家属讲述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家属疾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且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用药的方法,即每天一次用药者,用药时间为每天早晨5点;每天两次用药者,用药时间为每天早晨5点和下午2点;每天三次者,用药时间为每天早晨5点、中午11点和晚8点。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果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任何异常反应需立即停止服药。⑤疼痛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心绞痛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临床实际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包括改变体位,适当的抬高床头,对下肢进行屈曲等,必要的是时候还应该遵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药[4]。⑥疾病教育指导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该病的发病机制、过程、结果,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简单的了解。鼓励患者定期对身体指标进行检查,预防疾病的再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生活质量采取SF-36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等,总分0-100分;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总分0-100分[5]。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3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中7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00%。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状况分析

综合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机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和相关实验证明,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能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全程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控分析,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式,时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从而缓解患者心里压力,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的、明确的、明智的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循证护理可以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诊断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要切实从患者角度出发,通过心理教育、临床观察、用药指导等方面耐心、计划的进行护理措施。以科学的视角提高护理效果。

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主要为了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甚至出院后快速恢复健康,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岚.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1)::244-245.

王洋.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6,(03):575.

王旖磊,胡雁,周英凤等.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的建立与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49-52,59.

熊秀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05):87-89.

祝想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08-209.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