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和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8-01-19刘雪霜
刘雪霜
【摘 要】:手术创伤、麻醉与术后疼痛会引发应激反应,并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及代谢变化、免疫功能被抑制等情况,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彼此制约,共同参与机体应激反应。轻度可控性应激反应可对机体各储备进行调节,抵抗刺激性损伤,但过度应激反应则会出现明显病理症状,影响手术预后。本文就麻醉与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麻醉;术后镇痛;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2
在围手术期,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差异比较大,这除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等相关外,与手术的时间、类型、部位与创伤的大小等也有关系,尤其是手术的创伤与术后阵痛均会引发机体全身性的应激反应[1]。麻醉与术后镇痛可减弱围手术期创伤过度的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让机体处于稳定状态。
1 麻醉对围手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全身麻醉可满足患者手术需求,可仅能抑制患者大脑皮层中的边缘系统及投射系统,并抑制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但无法阻止围手术区的刺激向患者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进行传导,使得交感神经与肾上腺素质的系统出现兴奋,增加机体儿茶酚胺的分泌,致使全身麻醉与硬外膜麻醉无法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与心肌缺血的出现[2]。
在围手术期中,机体应激反应会受各类因素影响,手术方式、刺激及机体自身反应等都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过度应激反应则会给机体带来各方面损害。运用恰当的麻醉方式及合理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等反应,让病患围手术期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再结合其他调控措施可将患者的应激反应调控至最佳状态[3]。
2 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的机体应激反应影响
术后镇痛方法比较多,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最为明显。病人自控镇痛可降低病患血液的促炎因子浓度,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以改善机体应激状态,进而改善疾病预后。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可将病人自控镇痛分成硬膜外的自控镇痛与静脉的自控镇痛,硬膜外的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并抑制应激反应。而静脉自控镇痛主要作用在脊神经的后根与神经突触等部位,利用突触前递质释放的减少发挥镇痛作用。
当前,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的自控镇痛已获得病患普遍的认同,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更好抑制应激反应,这可能與受体激活、抑制大脑皮层、投射系统及边缘系统等原因有关,但这一方法无法阻滞手术区的伤害刺激向中枢神经进行传导。有研究者对硬膜外的自控镇痛与静脉的自控镇痛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更好,可减少病患手术后的并发症、感染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等,并能缩减重症监护患者的住院时间,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技术关键是硬膜外给药时间、导管定位、镇痛持续时间及药物成分等[4]。有研究者对断肢再植术的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病人自控镇痛法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运用简单易行,对机体组织的血管神经具有保护作用,患者还能带泵下床进行活动。另外,病人自控镇痛还有体积小、方便安全及可靠实用强的特点,给镇痛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还发现,病人自控镇痛一组的满意率要明显高出哌替啶组,手术后的血运状况及皮肤颜色、温度均较为理想,其镇痛效果显著[5]。
除了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外,还有多模镇痛及超前镇痛等方式,其中,多模镇痛是一种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简称DSAIDS,该镇痛方式可机体外周进行调节,抑制机体疼痛信号发出,同时还能减弱及阻滞机体中枢神经的疼痛信号。超前镇痛是多模式镇痛法的重要缓解,主要强调围手术期间的术前镇痛,还可避免痛敏感神经形成保护性的镇痛,该镇痛方式是在手术前向患者静脉注射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实施硬膜外镇痛,阻滞患者手术切口的局部神经,手术后可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有研究者对传统术后镇痛法与多模式镇痛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治疗,另一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素、血糖及皮质醇等浓度均有所升高,但多模镇痛组的上升幅度要比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低,并且多模镇痛组的疼痛评分及病人自控镇痛按压的次数比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低[6]。由此可知,多模式镇痛能有效调节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其镇痛效果要明显好于硬膜外的自控镇痛法。此外,还有诸多镇痛方式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应激反应是内分泌、神经与免疫系统等共同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机体创伤严重程度与范围是影响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麻醉及术后镇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与并发症[7]。
总之,在围手术期,麻醉与术后镇痛均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所导致的过度应激反应,对细胞因子的释放功能进行调节,平衡炎性细胞因子,降低病患术后感染几率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提高病患的健康水平。在围手术期内,调控应激反应的方法很多,要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保患者机体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田春,李敏,王中林,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术中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6):845-847.
丁浩.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75-3277.
边步荣,高彦东,张利佳.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4):381-383.
王新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68-69.
范丹,冀承杰,徐广民等.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6,37(7):709-713.
王敏,谢林碧,黄伟文等.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2):228-230.
陈适,彭秀兰,易能芬.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3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