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摄食训练对皮肌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评估
2018-01-19辛华曾雪芬
辛华 曾雪芬
【摘 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摄食训练对皮肌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皮肌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摄食训练,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吞咽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营养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营养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个体化摄食训练可改善皮肌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摄食训练;皮肌炎;吞咽障碍;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病因尚不明确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该病常累及多种脏器,亦可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吞咽障碍是DM的常见临床症状,该症状可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研究表明[1],DM患者中,40%~50%伴有吞咽障碍者会发生吸入性肺炎,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可见,改善DM患者吞咽功能有助于康复。为探讨个体化摄食训练对DM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现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DM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53±3.11)岁;病程:6~13个月,平均病程(9.52±1.93)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2.47±3.07)岁;病程:6~12个月,平均病程(9.46±1.88)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摄食训练:(1)体位及食物选择:所有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體位:1~2级患者,平躺于病床,护理人员喂食,喂食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3~4级患者,取斜坡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食;5级患者抬高床头,取坐位或半坐位;1~4级患者均由护士协助进食,5级患者自行进食。食物选择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选择,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从浓流质过渡到糊状、半固体、固体原则。(2)进食量及进食训练:喂食时选择最佳摄食入口量,避免食物溢出,通常为20ml。喂食前,首先以3~4ml食物少量试之,逐渐增加。针对易在咽部残留食物的患者,可采用以下四种吞咽方法训练:①空吞咽:患者进食后,指导患者多进行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完全咽下,再进食。②侧方吞咽:指导患者向左右两个方向移动下颌,进行侧方吞咽,去除咽部两侧“梨样隐窝”中残留的食物。③交互吞咽:进食后可让患者饮用1~2ml水,诱发吞咽反射,从而去除咽部残留食物。④点头样吞咽:指导患者颈部后屈,挤出残留于会厌谷的食物,然后让患者尽量保持颈部前屈,类似点头,同时做吞咽动作,去除会厌谷的食物。(3)吞咽功能锻炼:①咀嚼肌群训练:指导患者用拇指指腹环形按摩面颊部,2次/d。②喉肌训练:指导患者用手指握住喉结,并做上下活动进行空吞咽。③舌肌训练: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将舌头往前伸并左右摆动至嘴角,用舌尖舔舐上、下唇;重度吞咽障碍者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头,并引导其向各个方向运动,当舌头有力时,可用舌压板抗阻,增强肌肉力量,每次5~10min,3次/d。
1.3 观察指标
吞咽功能评分:参照日本康复学中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总分10分,分值越好,表明吞咽功能越好。
营养状况:测定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ALB、Hb、TR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营养状态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DM的常见症状,吞咽功能会导致DM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不仅如此,吞咽功能障碍益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预后。可见,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对于DM的康复极为有利。
个体化摄食训练首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分级,然后根据不同分级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摄食管理计划,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进食体位及食物状态[2]。同时严格控制患者的每口进食量,调节食物在咽部的位置,通过空吞咽、侧方吞咽、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去除残留在咽部的食物,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和误咽。通过吞咽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舌肌、喉肌、咀嚼肌的肌力,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防止因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或肺部感染。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是个体化摄食训练可分级别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强化舌肌、咀嚼肌、喉肌运动,提高了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最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研究指出[3],ALB、Hb、TRF临床常用的营养学指标,低水平ALB和Hb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后ALB、Hb、TRF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表明通过个体化摄食训练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个体化摄食训练可提高DM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刘湘玫, 李杨. 个体化摄食训练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3, 27(36):4171-4172.
何国霞, 刘波, 丁玉. 摄食指导及功能训练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8):151-153.
朱美红, 时美芳, 万里红,等. 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3):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