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拜阿斯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8-01-19贾明月
贾明月
【摘 要】:目的 对脑梗死中的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与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超过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梗死疾病预防治疗方面,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善。
【关键词】:脑梗死;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脑部供血障碍所造成的,容易损坏患者脑组织,从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脑梗死可以分成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与脑栓塞,各类疾病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当前还没有出现脑梗死疾病特效治疗手段,临床多采取预防治疗措施,避免患者瘫痪或者死亡等。本文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案例,对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案例。对照组42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45岁至77岁,平均年龄(59.9±10.8)岁;发病时间在2h至22h,平均发病时间为(10.4±2.8)h。观察组42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44岁至79岁,平均年龄(59.7±10.9)岁;发病时间在3h至24h,平均发病时间为(10.6±2.7)h。所有患者都已经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首先,需要给予脑梗死患者基础治疗,包括胞二林胆碱注射液和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5g、20mL,每日给药1次。胞二林胆碱注射液产自长春大正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206208,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来自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7-226,规格为17.5mg。在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前,需要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血压与血糖检测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药物控制[1-3]。拜阿司匹林药物来自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J20130078。患者每日口服治疗一次,剂量为150mg,须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患者在拜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治疗。患者每日需进行1次静脉滴注氯吡格雷治疗,剂量为75mg,持续治疗2周。氯吡格雷药物产自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123115[4]。
1.3 观察指标
根据脑血管会议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为无效、有效、治愈三種。无效: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脑梗死症状无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有效: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良好;治愈;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已经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
对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包括腹泻、恶性与呕吐等,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少[5-6]。
对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主要有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黏附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号表示,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对比
对照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与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超过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对中老年人健康生活造成的危害较大。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生活、饮食等习惯均已发生很大变化,急性脑梗死疾病诱发率相对较高。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疾病发作后可能会因为脑组织缺损而出现酸中毒问题,导致氧自由基大量生产,容易引起患者细胞损伤。脑梗死患者局部血流速度回出现急速下降现象,容易阻碍患者正常脑部血液循环,诱发很多严重性并发症状,提高患者致死率与致残率[7-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预防治疗方面,溶栓治疗属于常用手段,能够缓解患者脑血栓、脑栓塞等。当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严重,且发病时间延长时,常规溶栓治疗方法无法获得显著疗效。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方面,血小板聚集发挥作用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疾病预防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避免患者病情严重[9]。
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属于常用药物。大量实践案例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新型药物之一,能够对血管内皮功能阐述保护作用,加强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氯吡格雷药物能够和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相互结合,阻断血小板活化,从而发挥抑制效果。拜阿司匹林是环氧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血酸素A2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导致血小板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出来。在脑梗死患者预防治疗方面,虽然拜阿司匹林药物能够发挥一定疗效,但这种药物只能通过环氧酶途径对血小板聚集产生单纯抑制作用,无法通过其他路径进行血小板抑制,临床治疗效果有限。另外,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拜阿司匹林药物可能会激活其他聚集物,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无法有效发挥出来[10-11]。因此,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氯吡格雷药物,通过联合治疗方案将两种药物药效有效发挥出来,加快血栓溶解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治疗过程中,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灌注损伤问题,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改善。相对于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而言,联合治疗方法能够加快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中,对照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6±2.7)分,观察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7±1.8)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发现,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物联合治疗不会对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造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安全可靠。联合药物治疗方案能够对脑梗死患者供血状态进行改善,避免患者病灶区域扩大,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比较显著[12]。
在脑梗死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80%以上急性脑栓塞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活化指标异常情况。当脑梗死患者血小板黏附率逐渐升高时,表明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率越高。红细胞沉降率能够表示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聚集程度,血小板抑制率代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情况。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对比情况来看,对照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30.28±9.67)mm/h、(52.36±25.78)%、(45.78±7.82)%,观察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25.06±8.33)mm/h、(67.45±25.83)%、(38.67±5.38)%;对照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与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超过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血小板活化指标对比结果可知,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方面发挥作用较大,患者血液黏度明显下降,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善效果明显[13-14]。
综上可知,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常用药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杜丽.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腦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33-134.
左凤同,刘辉,吴慧君,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1):6104-6106.
吴境.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7):160-161.
杨静.尤瑞克林联合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6):641.
卢丽敏.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71-1673.
洪声娥,谢紫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9):1329-1332.
王红艳,刘庆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防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290-291.
卢丽敏,武一平,林杰,等.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32-33.
张淑华.急性脑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12.
杨庆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7):142-143.
侯庆玲.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健康之路. 2016.16(12):55-56.
黄丽,苗迎春.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22-323.
王文芳.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56-58.
刘丽丹,田新玮,刘文萍,等.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对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3):332-334+337.